記住這一點,就掌握了維護成年人友情的秘籍。
文:朵拉迪
和朋友J認識七八年,期間因為一件事涉及到了原則性問題,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那天我為逝去的友情淚流滿面,也在地鐵上發大段的微博文件祭奠。整整兩年我們沒有任何聯系,那時沒有朋友圈,看不見彼此的狀態。
那兩年我常常也會想念彼此在一起的時間,想起某天半夜走在過街天橋,J說希望有天我們老了還能這么好,還能一起聊天一起玩,我說一定啊。她是否還記得這件事我不確定,但這事兒一直都在我心里。誰都不曾想到我們會決裂的那么徹底,兩個人誰都再沒有主動聯系,我想我們都是做好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決心。
再產生交集源自共同朋友的婚禮,那一次彼此從尷尬無比,到敞開心扉走了一大段路。后來常想時間能磨平一切嗎?一定不可以,修復的再好的心也會有痕跡。那我們為什么又回到了一起,不過是再大的時間跨度也會常常惦記。
最初和朋友R也都很親密,隔著網絡也都有聊不完的話題,那些開心的不愉快的都會分享。我見證過了她“最慘烈”的分手現場,她也目睹了我“最糾結”的職場前期。總以為這樣彼此支持的友情會細水長流,但現實總有些差強人意。
其實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R的朋友圈開始對我們這些朋友封閉,她開始和我們疏離,各種疏離。開始的我們還都凡事和她打招呼,有活動也會叫上她。但每一次都被拒絕且不給理由,于是隔閡就是這樣逐漸產生的。
也曾嘗試溝通,無果。可能她就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一眾表示無語。其實真的我不介意她的疏離,但作為朋友最起碼要給個理由,我唯一很介意的是每一次跟她面對面說話她都在神游,再好的朋友也經不起這樣的忽略。
貓老師在文章中寫了一句:如果沒有惦記,就算是曾經的老朋友,最終也會淪為熟悉的陌生人。深有感觸,朋友不一定常常聯系,但一定要心中時常惦記。
聯系是你知道電話通訊錄里有這樣的一個名字,他代表了某些意義,你通常電話打去,也會哈拉兩句,但最后一定會繞到自己的目的。
惦記是你常常會想起那個人,記得他的喜好,他的禁忌,是你看到一件東西都能突然想到對他的意義,這樣的電話你打去通常是不經意。
朋友需要你的點滴惦記多過刻意維護,人脈則需要你以旗鼓相當的價值交換。生活中總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每個人也都不是一座孤島,在你最軟弱無措的時候,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陪你一場歇斯底里的狂吼,或者只是坐在旁邊喝一杯默默陪伴的紅酒,都來自朋友的意義。
身為朋友,需要的真的不多,無非就是一點兒惦記。生日時的一句問候,偶爾的一份驚喜,都會讓這個叫做朋友的人欣喜。成年人的世界需要關注的太多,能留給某一個朋友作為聯系的時間又太少太少,我們不可能常常聯系,但需要時常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