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文章,是指“沒有深度,沒有文采,沒有實際用處”的文章。我們大部分初學寫作者就是寫的這樣的文章。
想起寫作這件事,源于看到星姐的文章《7年來,下班后我一直堅持寫作》,她說她寫了三個月就有出版社找她出書,她寫了三年就在帝都買了房子。雖然我并不是那么愛錢的人,但想到寫作也算是自己的一個愛好,如果能堅持下去,就算沒人找我出書,就算我也掙不到買房子的稿費,但起碼,我堅持去做了一件事,不至于到老之將至時還沒有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所以,從去年的平安夜開始,我在新浪寫下了第一篇文章。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就被新浪推到了首頁。我興奮異常,以為從此就能像星姐一樣,一發而不可收,點擊量破萬,然后自然地走上寫作之路。誰知,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復制,大部分人就是這樣,一篇文章發表了,剩下來的時間就是一篇篇退稿了。我也一樣,再寫,無論怎樣投稿,就沒有被首頁推送過了。找出原來那篇文章看看,覺得并沒有多么優秀,但有真情實感在,因為那是當時所感,沒有刻意去想,沒有逼迫自己去寫,只是當時自然感情的流露,看來寫文章,真情最可貴,你有真情,編輯是看到眼里的。
寫著寫著,關注了很多寫作的大家,發現那些寫的好的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比如星姐,寫的那些雞血文既直白又深刻,讓人很有同感,再加上她的年齡和閱歷,她在帝都的經歷,很適合現在那些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看,每看一次,都會熱血沸騰一次。比如張麗鈞,一個我很喜歡的作家,寫的文字很有內涵,總能從平常的現象中引發自己的思考,給人以啟迪。比如咪蒙,她的文字一針見血,很能針砭如今的時弊。總之,作者的風格不同,針對的讀者人群也不同,但是,文筆或直白或深刻或尖銳,都是讓人喜歡看的好文。
平時喜歡看《人民日報》的微信,在“夜讀”這個欄目中總能看到一些勵志文,那些文章中總有一些能擊中你的句子,被編輯加黑,重重地提醒你,回頭看自己的文章,是否也有這樣的句子。我還發現,“夜讀”里的很多文章,都來自“簡書”,“簡書”是什么,上網一查才知道,一個很不錯的可以寫字的網站。
前幾天,把自己在新浪的一些文章搬到了簡書。首頁投稿依然被拒,很正常。第二天,給簡書的專題“每周寫500字”投稿,剛投稿居然收到被收入的通知,高興之余不免想,難道編輯就不看稿嗎,是不是一看標題可以就通過了呢?查了一下各個專題的投稿,沒想到“每周500字”和“每天1000字”專題居然是不用審核的,我說那么快。唉,看來只有不用審核的專題適合我。
在簡書待了幾天,開始研究那些點擊量多的和上首頁的稿子。發現上首頁的稿子一般具有這樣的特點:1.是大家廣泛關注的時事或明星的動態。2.是實用類稿子,比如教那些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如何進入職場的。3.是較長的問題+思考或事件+感悟類稿子,這樣的稿子一般都比較貼近生活,有時代氣息,尤其你如果有去國外的經歷,或許會更受青睞。4.是其他各行業的熱門文章。我還發現,簡書首頁的文章標題一般都是反問句、疑問句或祈使句,這樣的標題大家可能更愿意看,針對性比較強。比如:“咪蒙這碗雞湯,你還在喝嗎?”比如:“你長得那么好看,為什么還單身”等等。反觀自己的文章標題,就不是那么吸引人。
另外,我還看了一些專題上的稿子,凡是需要審核的專題,里面的文章大部分還是比較好的。比如“有意思的文章”這個專題就不收任何雞湯文,也不收職場成功文,專收那些有思想、有見地的文章。“隨筆集”這個專題收的文章雖然還隨意些,體裁也沒有什么要求,但我隨意看了幾篇文章,文筆都還是比較好的。當然,還有很多專題,我沒有一一去看,但即使隨意看的,也可以看出真正被編輯看中的,都是一些比較有深度、有思想或者有文采的文章。
反觀自己的文章,直白沒有能引起共鳴的警句,有一些思考但不夠有深度,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沉迷,沒有大視野時代氣息也不夠濃,給人啟迪不夠,雞湯也不濃,也不是什么職場實用手冊,更沒有太多的文采。編輯憑什么要你?如果我是編輯我也不要。
通過比較就能看清自己的短處,古希臘特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認識你自己”只有能看到自己的優勢或不足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才能有進步。怎么辦?是堅持還是放棄。當然是堅持,寫的目的不僅僅是在表達自己,更是給自己一份充實的生活,給自己反思和進步的機會。堅持寫只能從下面幾個方面提高自己:
1.讀書:讀書是寫作的營養,如同人每天都要吃飯,寫作者每天也要讀書。只有從優秀的書中汲取營養,自己的筆下才能傳神。沒有營養的文字如同嚼蠟,讀起來也是沒有味道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字也是同樣。經常讀書的寫作者和不讀書的寫作者寫出來的文字感覺是不同的。所以,要寫更要讀,磨刀不誤砍柴工。
2.深思:寫作其實是反思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往前多邁一步。張麗鈞說:“要想寫出好文章,就是要比別人想的遠一些,想的深一些。”沒有深度的文章,沒有思想和見地,不能給人以哲思和啟迪,編輯是看不上的。
3.練筆:還是要多練筆,別人不都在寫寫寫嗎,當你寫夠一定的數量,由量變就會達到質變。小學生寫作文一開始也不會寫,寫的多了自然就會寫了,寫的多了,那些好詞好句,自然就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了。寫作雖然不是純粹的技術活,但照樣可以熟能生巧。當然,這還要看你是不是在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如果你寫的稿子都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即使寫的再多,也不會有什么收獲。
4.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和風格:紙質媒體或高大上的正規刊物要求的稿子質量會適當高一些。網絡平臺相對隨意些,但對時代或潮流的要求會高一些,你寫的東西要有人看才行,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追求的風格,你到底要寫怎樣的文字,你到底要寫什么樣的主題,你是寫勵志文,是寫小說,是寫隨筆,還是寫自己的專業,或者寫時下流行的職場手冊,或影評等等,你寫什么就要研究什么,就要朝著一個方向努力,把自己修煉成你想要的樣子,把你的文字修煉成你要的風格。
深度、文采、實用,三者你只要有一樣突出,相信就會有人看好你。我還是比較喜歡有思想、有見地、給人啟迪的文章,我想我會朝著這個方面努力。
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回報,但只要上路了就要不停地走,也許走著走著就會走出一番天地。如果你也在寫,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