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很多種分法,比如我們最用來形容人性格的詞是內向的、外向的,樂觀的、悲觀的,而且我們還喜歡給這些形容人的詞貼上標簽,樂觀、外向就是好的,悲觀、內向是不好的。但是,我們相比內向、外向這些詞,看一個人的主動性才更加重要。
主動性個體按照自己規定或設置的目標行動,而不依賴外界推動的行為品質。主動性是我們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吳軍老師說,一個人有了主動性才有了希望。在生活中,不乏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懶惰、生活沒有目標、不喜歡學習、工作的動力就是上級的催促,對于這樣的人,如果不做出改變,基本上就能夠預測他們的未來了。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不會等著別人的催促才去干活,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節奏,珍惜時間,熱愛學習。
就像我們007不寫就出局的戰友,每周堅持至少一篇文章,持續七年,相信到畢業那天,我們每個人的收獲都將是巨大的。因為我們是一群主動想要改變自己,讓自己進化的人。主動性意味著你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愿意通過每天一點點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意味著你愿意拋棄不切實際的想法,真正拿出行動來踏踏實實的做一點事情。
對于學習來說,你有了主動性,就是踏出了最關鍵的一步,任何技能的練習提高首先就在于你有主動性,至于什么技能如何提高,這些都是有了主動性之后應該思考的。小到一件事情的發生、結交一個新朋友,大到創業、結婚都需要我們有主動性。主動的人往往比較自信,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更容易達成目標,而女生在挑選男朋友時,往往也比較喜歡那些主動的男孩子,主動性是我們應該有意培養的。
在硅谷來信中,吳軍老師講了一個他的例子,當時他出國,那時候還沒有預約一說,大家只有早早的到美國大使館排隊。那天人很多,六點多到的大使館門前,前面已經有幾十人在排隊了,大使館開門要到八九點鐘,他們便相互聊起了天,聊自己要到哪所大學,目前正在干什么工作。一群人站著確實很累,吳軍老師建議發號,便和幾個人做了號牌,這樣大家就可以歇息了。等到快要到吳軍老師時,他便找了幾個他后面的人在維持秩序,到他出來時,隊伍依然井然有序,大家就這樣靠著自己的主動性維持著紀律。在這個例子當中,我看到了吳軍老師的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具體的情況不是被動的等待,而是用行動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相比被動的等待,希望好結果自動出現,拿出行動為自己的目標做一些事情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從一個人做事的主動性,可以看出他將來的出息。主動性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能夠主動的和上級溝通,讓他知道你在干什么,尋求領導的反饋。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主動,主動的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主動利用空余時間做那些長期有價值的事情,比如看書、寫作、學習一門新技能等。
有了主動性,你將收獲更豐富的人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我們想要在一個領域內有所成就,就必須有主動性,主動向比你更厲害的人請教,主動花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己。我自己就有這方面的體會,在考科二的時候,由于我是補考,在看考場時按照規定我是不能再練車的,但是我還是和教練說“我想再練一遍”,結果在所有學員練完之后,教練讓我在之前掛的項目上重新再練一遍,這一次,在上坡起步和側方時我順利通過。最后當我補考的時候,全部項目一次過,我想這個也和我不服輸的念頭有關。
很多事情,只要我們有一點點的主動性就能有不錯的結果,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我們要去行動。就像學自行車一樣,有人到成年還不敢騎自行車,最關鍵就是不敢嘗試雙腳離地,不肯主動放棄那一點點安全感,最終可能一生都沒有學會騎自行車。
主動性,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想要成長就更加離不開我們主動性,主動的思考、反思,主動向人請教,主動尋找能提高我們的方法。主動性體現的是我們的一種追求,不滿足于現狀,不恐懼未來,積極的尋找自己生命當中的可能性,這樣的人,更有機會打開生命當中的另一扇門。
可以說,主動性是我們最應該注意培養的品質之一,有了主動性,一切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