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外漂泊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回家不過是過年的例行公事,不回家卻是自由舒服的常態。
中秋節,你回不回家?有人如是問。
我淡淡地說,不回。理由是離家太遠,來回時間太久。但是如果真想回家,三天即便是國外也能來回了。意識到原來我再也不是之前不顧一切都要回家的孩子了。
對家的念想每每會在孤單的深夜跑出來,也許你會因為領導批評感到委屈難過,也許你會感受到生存的壓力直不起身子,也許你會看到別人一家團圓美滿羨慕,這時候想家就成了唯一可以宣泄情緒的借口。但是想家和回家并不是一回事。人們會在朋友圈微博QQ里相互問候,懷念家鄉的月亮和村頭的老樹,卻沒有人真的想回家。
在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啊,家是港灣還是監獄呢?家是愛的港灣,安穩又不費力,但也是禁錮自我的監獄,失去自己。
二
在陌生的大小城市穿梭流浪,有更多的夢可以做,任何可能都有可能成為可能,當你興致勃勃說起你的價值觀、成就、夢想、奮斗、追求、渴望時,他們會問,你掙了多少錢?夠不夠回家買個房子?你為什么還不結婚,隔壁小花都二胎了。猶如一盆冷水澆滅所有的熱情,否定所有在外流的淚水和付出的辛酸。你活的如此努力,不被家人認可是一件極其悲哀的事。
有多少人害怕接到家里的電話,每次電話似乎都是一樣的套路,他們自然聽不懂你說的破解了什么工作難題,遇到了工作瓶頸,拿下了很有潛力的項目等之類的話,他們總是借著愛的名義試圖說服你回家。回家吧,你也老大不小了,給你介紹了個對象。你怎么又辭職了?你是不是工作不好啊?下個月就可以報考公務員了,你回來考公務員吧。女孩子當個老師多好,XX學校招老師,你回來給你報個名。
三
久而久之,給家里打電話只是禮貌性的問候報備,再也不會提及在外的生活種種。過年回家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了。
為了面子和爭一口氣,回家要給七大姑八大姨買禮品送禮,離開一年沒有在身邊盡孝,總得給父母表示一下,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會滿地跑了,每個人的壓歲錢也是不小的支出,從來不在商場買衣服的你帶著小侄子小侄女掃蕩高檔童裝店。讓家人開心是你回家的目的。他們認為你在外面一年不顧家,這禮收的理直氣壯,只有你自己看著好不容易存的錢三五天就劃去大半,而你安慰自己一年就一次,大過年要開心的,但是他們不知道你為了搶來回的火車票熬夜守在電腦前,也不知道你為了省錢硬座來回兩三天,更不知道你為了多賺兩千塊周末從來不休息。
如果一年沒有存款,只憑最后一個月的工資和年終獎,回一趟家再回來連接下來幾個月的房租都很難拿出來。而大多數人漂泊族是月光族,大城市的生存壓力很難讓一般薪資的人存下錢來。
四
在奮斗的城市,遇到的人,結交的朋友,談論的話題大都與努力奮斗相關,家里的朋友談論多是家長里短,他們的工作仿佛只是為了養家而已。他們逐漸失去了自己。你的世界與他們背道而馳,你們再也不是當初的兄弟姐妹了。
所以也不能怪在外漂泊的人只有三天的故鄉情了。不能得到認可、理解,還要理直氣壯地接受你獨自在外奮斗的果實,在外遇到什么事不是安慰和支持,而是借機規勸還是回家好,一邊接受你的好一邊罵你不知好歹,只因為那是生你養你的家,你不能反抗不能爭論,更不能不理。這是一種極其無奈的事。
與其說在外漂泊是為了夢想,不如說是為了不失去自我,年輕的你如果不能做到在家穩定過日子,就勇敢逃家吧。雖然艱苦了點,但是若干年后你會因為你的勇敢而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