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這是1月7日上午讀的第二本書,與《快書寫,慢思考》不同的是,這本書更像是一部旅游隨筆集,記錄著作者羅敷在北歐生活的點滴感悟。我其實并不在行閱讀這類書籍,相比于主題明確,概括清晰的工具類書籍而言,體驗感悟類書籍需要更加細致地品讀。但怎么說呢,拿都拿了,就來感受一份它的小美好吧!但書中的觀點倒是對于我起初的這個念頭著實地給了我一巴掌,為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這本書。
簡約會激發(fā)人“少而精”的潛意識
“比如,能用一個杯子就不要用兩個,如果不夠,就洗一下再用。”
借用羅敷的這句感悟,我們不禁要思考,真的一定需要那么多嗎?少一點真的就不行嗎?
全書分為六大章節(jié),從多維度細細地,慢慢地給大家展現(xiàn)了北歐人民是如何生活,如何通過少而精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到作者的。
Chapter 1 由繁而簡的斷舍(☆)
作者每個章節(jié)都會運用故事的手法進行展開和對道理的揭示。本章分為5個小節(jié),5個小故事。
1. 21℃的奢侈與18℃的清歡(☆):這是一種心態(tài)的體現(xiàn),就像上面的一個杯子洗洗再用一樣,我們一定要在舒適的基礎(chǔ)上追求小資的滿足感嗎?或許正如《菜根譚》所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精力不應(yīng)該放在要不要略微豐腴的滿足感、優(yōu)越感、小便宜,而是那些真正值得我們?nèi)ニ伎嫉牡胤健?/p>
2.索尼婭太太的客廳:如電影《我的家中空無一物》般的感受,不過這里的極簡體驗來之不易,是索尼婭太太因為經(jīng)常整理搬運家具而痛苦扭腰的過程中領(lǐng)悟出來的。
3.告別廢物App(☆):對于App的取舍,拋開小程序不談,真的很難做判斷。所以要定期整理,按照不同時期的不同需要予以調(diào)整更新,可以約定一下總體App的數(shù)量,這樣便不會有增無減,雜亂無章了。這里書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就是家庭會議,這樣有儀式感的活動,既可以讓家人互相吐露心聲,又可以讓家庭保持一種親密度、凝聚力和責任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4.菜鳥變大神,10倍效率的碼農(nóng)秘密(☆):You are the CSS to my HTML!? DRY原則; 使用整潔簡單的代碼而非巧妙的代碼;帶上耳機工作,不一定是在聽音樂,而是一種“請勿打擾”的專注宣言。四大簡單粗暴法制(如下圖)
5.我的每只鍋碗瓢盆都是我的神(☆):極簡理念,少而精的終極要義。
Chapter 2 回歸生命的本質(zhì)
1.獨處的魅力(☆):這里作者提及了北歐特別是瑞典人民的奇特戀愛模式,當然重點并不在于前期的熱火,而更在于戀愛后的自由選擇,這里就包括獨處,私人空間。
2.素食(簡餐)主義(☆):如果能省去考慮如何吃飯的問題,我們將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避免過多的浪費。餐點健康而簡單就好。
3.關(guān)掉手機的溪邊野營(☆):兩個要點:1.關(guān)掉手機的紛擾,擺脫強迫癥,放下執(zhí)念。2.漫步戶外,體驗自然。
4.有計劃的生活更自由(☆):自律更自由。約一個?Sorry,看下計劃。
每一個不起霧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
5.這里沒有上流社會,只有主流社會:簡單而美好的廉潔之風下,自然不會有權(quán)力、財富的不正之風,連首相出席宴會也要自己掏份子錢。這種平等無奢之風,正是全世界值得學習的地方。
“少而精”、“斷舍離”、“回歸自然”,這些聲音為什么越來越響亮?因為這是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的吶喊,突破繁重的包裹,雜亂的紛擾和海量的信息。讓我們期待后4個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