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是幾年前發表過的一篇文章,之所以拿出來塞責,一是近日事情繁巨,自己懶惰;二是前幾日,有朋友呼吁人到中年,脫發很嚴重,要打響護發保衛戰。忽然想起自己已有之態度,故而撿出舊文,博大家一笑!
1
老爸,你有點禿頂了呀!女兒一聲驚呼嚇我一跳,繼之坦然。
都已經是奔四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內有強妻外有領導,再加遺傳基因和地球引力,氣血自然不足,發乃血之余,無怪乎近來梳頭會出現“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狀況。
我自幼頭發稀疏,頭頂尖額頭大的先天劣勢尤其需要頭發的遮掩。母親經常以民諺安慰我:“頭發幾根根兒,吃個豬身子兒。”
然而這句生活困難時期流傳下來的諺語根本無法平息我的感傷。慶幸自己生活在可以隨意理發的現代社會,試想這幾根毛在“須發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代怎么也梳不出好看的發型啊,即使嚴令剃發的大清國也只能留個“豬尾巴”。
2
長期以來,頭發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成為自卑的強大來源之一。后來舉目四望,自信心陡然而增。
鄰居蓋君幼時頭部植被蔥蘢,是我崇拜的偶像,但尚未到而立之年,茂密森林已經變成了濯濯童山,碩大的腦袋像個肉丸子,其亮度幾乎可以與日月爭輝,晚間亦有室內照明之功效。
同學馬君與之狀況類似,謝頂加個兒矬使無數個姑娘望風而逃。此君數年來執著于頭部荒漠化的治理工作,護發素生發靈各種偏方密方試驗無數,了無功效,至今孑然一身。
同事謝君,年方不惑,頂部已如湖中之小沙汀。他通常采取地方保衛中央的策略,然而經常由于定型不力致使前方的長發如國畫一般甩落于眼前,中央暴露無遺。
同事郗君與我年相若,近年無論冬夏總戴一頂老虎伍茲式的鴨舌帽上下班,令諸多同仁百思不解。偶一日狂風大作,郗君的帽子青云直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郗君與謝君頂部如出一轍。
前幾天郗君忽摘帽平反,頭發茂密如初,我們正驚詫間,某同事解密說他用的織發的技術。我想此法雖能以假亂真,但平時沐浴洗發理發恐怕會有諸多不便。
3
現在我也開始面臨脫發謝頂之憂,何以處之呢?遙想古人,感觸良多,韓愈三十八歲即“發禿齒豁”,杜甫四十六歲就“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了。
舉目,看看當今演藝界的明星大腕,葛優陳佩斯孫國慶李進徐錚凌峰陳寒柏郭冬臨之輩,哪個不是光芒四射啊。
前有古人今有明星后有來者,我何懼之有呢?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加入光頭行列,我決不會“破帽遮顏過鬧市”,更不會以人力奪天工之妙,坦然面對,一如既往是我明智的選擇。
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頭上不長毛嘛,沒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