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位略顯青澀的少年哼唱著《就是我》走進華語樂壇,一出道便獲得最佳新人獎。第二年,一曲《江南》似乎成為他的代名詞。兩年時間,他成功證明了自己。十年,他加冕“金曲歌王”,更是獲得“三年兩王”的榮譽。
2003《樂行者》
2004《第二天堂》
2005《編號89757》
2006《曹操》
2007《西界》
2008《JJ陸》
2009《一百天》
2010《她說》
2011《學不會》
2013《因你而在》
2014《新地球》
2015《和自己對話》
2017《偉大的渺小》
十五年,十三張專輯,每張專輯每首歌都誠意滿滿。發行風格轉變的《西界》遭遇脫粉危機,一百天的失聲,成功的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有過巔峰,亦有低谷。出道十五年,這位行走在第二天堂的樂行者,從未放棄對音樂的熱愛,他用音符高調宣布我《我繼續》。
在失聲前的演唱會上,他說,“只要我有聲音的一天,我一定會繼續唱下去”“你們能答應我,只要我繼續唱的時候你們就陪著我……一直聽下去”。每次看這段視頻,都忍不住淚目,那段時間他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歌手不能發出聲音該是多么絕望的事。還好,在迷茫無措時,還有音樂陪著他,還有家人、朋友和JM們在背后支持他。
很喜歡《聽見? 林俊杰》這部紀錄片,沒有鋪天蓋地的夸大的宣傳語,而是轉向幕后,記錄了專輯背后的故事和制作的過程,以及他對音樂的熱忱和堅持,很平談卻也很真實。
看紀錄片的時候,心情很復雜,印象中的林俊杰是那個唱著《會讀書》的叛逆少年,是有小酒窩和愛笑的眼睛的陽光少年,是會在耳邊說情話的情歌王子。可是從紀錄片中看到或者說聽到的林俊杰卻有點陌生,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形容這種感覺。他一直在挑戰自己,從歌手到制作人,對自己、對音樂要求完美,他對音樂的熱忱從沒有變過。
很羨慕那些從出道就陪著他的粉絲們,從青澀少年陪他一路成王。
從什么時候開始注意到他呢?大概是因為閨蜜喜歡他,經常聽到他的歌,知道了有個嗓音很特別、唱歌很好聽的歌手叫林俊杰,不是很帥氣的長相,有點可愛(哈哈哈,老林很不喜歡說他可愛了)所以極其顏控的我并沒有被吸引(當時真的太膚淺了)。
他是黑暗中的一束陽光
剛升高三的那段時間,對于我來說是很黑暗的日子,感覺所有事都特別不順。在學校,突然增大的學習任務讓我壓力倍增;室友關系達到冰點;回到家,本應該放松一點,可是爸媽不是吵架就是冷戰……本就不善言辭,再加上心情不好,更加沉默,每天晚上都會失眠。有時會想:為什么要這么累呢?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也想過離家出走,讓他們找不到自己。想讓人安慰,卻又假裝堅強,所有事都放在心里,那個時候真的很害怕,怕自己就這樣撐不下去了。也是那個時候,聽到一首歌,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有多少創傷卡在咽喉
有多少眼淚滴濕枕頭
有多少你覺得不能夠
被懂的痛 只能沉默
有多少夜晚沒有盡頭
有多少的寂寞 無人訴說有多少次的夢 還沒作 已成空? ? ? ? ? ? ? ? ? ? ? ? ? ? ? ? ? ——《裂縫中的陽光》
沒有豪言壯語,卻最能安慰當時的我。他告訴我“黑夜翻面之后會是新的白晝”,他告訴我“陽光會在裂縫中灑落”,他告訴我要堅強要勇敢要執著。也許當時正需要這樣的肯定和鼓勵,緩緩訴說那些不完美,把傷痛撕開,告訴你有裂縫才會有陽光進入。林俊杰的聲音可能有種魔力,溫暖治愈,沒有熱血沸騰,卻能意外的讓人平靜,給人力量。
直到現在,迷茫無助時還會戴上耳機,一個人靜靜的聽這首歌,默默流淚,讓林俊杰給予我力量。
以前從沒想過這個陪我度過難關的人也會感到孤獨和絕望。
2017年,林俊杰新專輯《偉大的渺小》發布后,我按照順序認真聽了這張專輯。節奏感強烈的《圣所》,格局龐大的《偉大的渺小》,傷到極致的《黑夜問白天》,溫暖治愈的《剪云者》《小瓶子》……這張專輯似乎在向聽眾訴說他的故事,沒有刻意迎合市場,只把他的內心傷痛撕開展現在公眾面前,從自身故事出發,卻足以動人。
努力不會徒勞,偉大并非湊巧
過去沒來得及參與
未來我不會離開去
十五年,我陪你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