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不愛coffee的劉糕糕?
?? 圖丨花瓣
上周六,美女同事W因為外賣送遲了,罵了一通外賣小哥。
中午12:20,W點了2份外賣,1個小時20分后才送到。
餓的爹媽都可能不認識了的W,一氣之下欲拒收外賣。訂餐前,W和商家已說明了要求,商家承諾半小時內可以送達,W才決定下單,結果多等了50分鐘,催了3次單。
外賣送達時仍是燙的,店家分明在說謊,實際外賣才剛送出不久。W氣不過“罵”了幾句:“你們怎么回事,說好的半小時內送到,現在都幾點了?” “催了你們3次單,你們說正在送餐路上再等10min,結果等了一個又一個10min,第三次你們直接掛了我電話.......”
外賣小哥不咸不淡的回了句:“不好意思,店里忙,送晚了。”
W最終還是收下了外賣,因為還有一份是另外一個同事L的,L已經餓的沒力氣上班了。
如果是你,生氣應該很正常吧?W算是很客氣的。當餓的饑腸轆轆、望眼欲穿、焦躁抓狂時,你餐送遲了還不真心誠意的道個歉,還奢望TA能笑臉相迎說句:IT’S OK!沒關系!
世上沒有那么多圣母瑪利亞,花錢為你的錯誤買單還得忍受你不合格的服務態度。
這讓我想起來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外賣小哥惹毛我,投訴嗎?”當時覺得這期選題,辯論空間不大,因為反方可立論的點太少,以至于整期你看到的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夸夸奇談,最后以馬東“不以惡小而為之”,反方勝。
我們不排除有人天生燃點就比較低,一言不合就被惹毛diss ?U。但大多數人都是比較講理的人。這種情況下,外賣小哥還能把人惹毛,那說明事情就不夠單純。可能不是簡單的你餐送遲了,我要投訴你。
反方說,要換位思考下,送外賣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講真,為什么我看到很多都是小鮮肉?),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們能選擇的工作類型少之又少,沒有那么多的生存出路,相對來說是“弱者”,還說了影響送外賣的因素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交通堵塞、風雨天氣、嚴寒酷暑,如果我們投訴,他們辛苦了一天,就因為你的投訴可能就白干了,甚至會丟了這份工作........辯手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意志力薄弱的或者心軟的這會估計已經被說服了。
反過來說,那你有沒有想過,A可能已經找了一個月工作積蓄快花完了卻一點苗頭都沒有,為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狠下心想吃一頓好的外賣,結果讓他等了2個小時,送到青菜都黃了,飯也冷了,送外賣的一句道歉都沒有;B失戀了,傷心欲絕,點個外賣恢復下元氣,結果你讓他干等2個小時,送來飯菜湯汁撒出來了,還隨便往桌上一扔,飯盒旋轉了幾個圈險些摔倒地上;然后你讓AB不要生氣,就算生氣也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他們除了送買賣其他都不會,就不要投訴他們了。
又或者說:你是領導,員工小A遲到了2個小時,原因是一大早就出門,辛苦擠公交,還是塞車遲到了,你微笑著這說,沒事;有個重大接待,結果小B昨晚玩HIGH了,第二天忘記安排了接待事項,你微笑著說:沒事;財務小C昨晚沒睡好,一個不小心填錯了一個數據,導致公司蒙受十幾萬的損失,你微笑著說沒事.........
相信你也覺得這個不大可能。
對違反規則、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寬容就是對這些守規則、努力負責的人的不公平。有一句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生活的苦難誰都會有,但是這絕不能成為你倦怠工作的理由。既然選擇了干這份工工作,那么就請尊重自己的工作,請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陳銘說:這個大數據時代,真正的大善是要構建在真的基礎上,否則就是偽善。如果我們把這條反饋通道(投訴)連根拔起,后果是我們今天互聯網經濟最引以為傲的那些好的服務,都將離我們遠去,因為你們不是在施予善意,你們是在摧毀規則。真實的表達當下最真實的想法,才是我們在這個陌生社會去尋找的路標,才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
是啊!在現在電子商務時代,評價是廣大普通消費者最能及時捍衛自身權益的有效手段,如果這個都要放棄(作假),那我們如何自由自在,放心的買買買。你的一句算了,不要計較那么多,很有可能就破壞了這個規則。
(小編我無論是滴滴還是其他評價,我是那種為了避免評價沒有5星就要填寫意見,不然就進入不了下一環節的麻煩而直接給了五星,所以如果你不是臺差勁的話我不介意給你五星,如果你不是太過分的話我真的不會去投訴你。我就是按個破壞規則的仁.........)
話說到這個份上,你肯定以為我是正方(要投訴)吧。
馬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我是被這句話打動的。
當外賣小哥惹毛你,我不會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你,因為你發飆投訴而譴責你素質不高,沒愛心。我只是希望你能記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我們得理時,不咄咄逼人;當我們生氣發泄時,不要對其人格侮辱,更不要罵對方的父母;你有權利投訴他,誰也不能剝奪,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再給他一次機會指正他,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是能改正的。我們有得選擇,不管善多小,惡多小。
最后,我想給你們講一個我聽過的故事:《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進入沙漠者有去無回。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卻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
他們在沙漠中考察時,沿路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因為骸骨實在太多,掩埋需要占用大量時間,隊員們忍不住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尸的。但隊長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尸荒野呢?
大概一周后,考古隊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但當他們準備離開時,突然刮起風暴,考古隊完全迷失了方向,食物和水開始匱乏,他們這才明白為什么同行沒能走出沙漠。
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的路上留下了路標。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
在接受《泰晤士報》記者采訪時,考古隊都感慨——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在沙漠中,考古隊的善良,為自己留下了路標,讓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在人生長河里,善良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們永遠不迷失方向。無論你對誰施予過善意、幫助過誰,或許你并未察覺,但總有一天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你。
“凡是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么,那個真正的接收者,并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希望您能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