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同一個科室的趙哥去了一趟青海,在科室里趙哥細致的描繪出遼闊的青海湖和無邊的草地,仿佛他就是在青海跟我們FaceTime。
真好,真美,我由衷的羨慕。
我好像快一年沒有出去旅游了,這一年我一直忙于畢業找工作,不幸的是還順帶找丟了已經見了家長的愛情。到頭來我還是在一家研究所里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
幸運的是,工作不算忙,一年來一直在讀書。晚上下班早,回到自己租的房子里,做上自己喜歡菜品找一個自己喜歡綜藝或者是電影。一切忙完之后就開始享受讀書的時光。
讀書是讓思想動起來,在寂靜的夜晚,周末的清晨,捧一本書,品一杯茶,不需要你死記硬背,不需要你過目不忘。隨心隨性,不經意間,只要一段話,或一篇文章就能充實一整天。
那旅行呢?沿途的風景,過往的人群,遇見的有趣的事,讓你徜徉在外面的世界。壯麗的風景和魅力的風土人情讓你流連忘返,心境開闊。
可是,旅行和讀書,怎么想都覺得是孤獨的,因為這是一個人的事情。平時覺得累了、煩了,想找個什么地方逃上一段時間,于是便會背包去那么一個地方。自己想去的吧?總之不是令人厭煩的。
但是說走就走,說怎么走就怎么走,這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于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逃離不了網絡、電話,甚至人煙,無可奈何,確實是無可奈何。
那么既然身體不得自由,起碼也要讓靈魂享受到行路的幸福吧。沒有青山碧水、藍天白云作為舞臺,一張書桌、一把椅子,或是一張床、一個臺燈,也能夠成為暫時的落腳之處,一本書,徹底將精神解放。
前段時間一直流行一句話:你現在的氣質里,包含著你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原本這句話大意是出自于三毛的《送你一匹馬》: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以為看過的書籍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你的氣質上,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以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上。
生命是一場自我的修行,我們要遇見很多的人,看過很多的風景。但是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事情也是太多了,我們無法判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我們更無法判定第二天早上起來會發生什么駭人聽聞的事情。
我們習慣的去懶惰,我們懶的去看書,有大把的時間我們卻揮霍在電腦游戲或者是無聊的交友上。我們懶的去旅行,我們討厭自己一個走出去,我們也討厭去制定繁瑣的出行計劃。恨不得有一個人可以幫你做好一切,然后背著你上路,可你終究不是唐僧,沒有任勞任怨的白龍馬。
我們整天羨慕他人早九晚五浪跡天涯,可是我們忘了我們也可以隨遇而安,帶上一本好書,踏上一段旅行,讓靈魂和身體都在路上。
我可以沒有名牌的衣服,沒有年輕的美貌,沒有富有的家庭。即便是擁有一個貧瘠的皮囊,我也不允許我擁有一個一顆無法安放的靈魂,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