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團隊)
期待已久的紹興研學今天正式啟程,大美江南,我們來了!
早晨五點半鐘,艾瑞德的校園異常熱鬧,因為,我們將要從這里出發,前往我們向往已久的江南水鄉。孩子們有序地聽從著帶隊老師的安排,做行前的最后準備,家長朋友們也在做著行前的最后叮嚀。孩子們將要開始新的旅途,離開父母獨立飛翔。
高鐵上認真閱讀彰顯了艾瑞德的良好校風,孩子們所呈現的精神風貌本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都說行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艾瑞德國際學校每年都會精挑細選一些國內外研學線路,以此來豐富孩子們的視野。這次精選的紹興線路可謂是歷史悠久,景色宜人!悠游西塘,讓孩子們能夠觸國學、習六藝;船游西湖,讓孩子們能夠詩賦青春大比拼;參觀魯迅故居,讓孩子們能夠重走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一代文豪人格魅力,等等等等。
研學紹興的第一站是杭州中國傘博物館,煙雨江南,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征意蘊伴隨這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出一道獨特的文化軌跡。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建筑由橋西土特產倉庫改建而成,以文化遺產的角度、專題的方式解讀了刀剪劍“物開一刃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則為剪”的獨特文化。
在刀劍展廳里孩子們驚喜地看到了越王勾踐劍,雖然只是復制品。“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歷史典故,我們帶隊的李曉嵐老師信手拈來,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
此外孩子們還一起觀摩了剪刀的制作工藝。小林同學說剪刀的產生真的不容易,一把普通的剪刀需要經過三十六道工序的錘煉才能成為一把合格的剪刀。在這里孩子們了解到中國最早的剪刀出現在西漢,和刀劍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不禁感嘆道:真沒想到日常生活中的這樣一種小小工具,竟然有如此漫長的發展歷程。
雨游京杭大運河也別有一番感覺。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是中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干線。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京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京杭大運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橋(即北三里橋),并在橋邊立碑,該橋是一座三孔的拱橋,初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現存橋為清康熙時重建,全長138米,寬6.6米。石砌橋墩逐層收分,橋面兩側作石質霸王靠,氣勢雄偉,下面各有兩個防撞墩,防止運輸船只撞到橋墩。該橋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附近,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區橋弄街,橫跨于古運河之上,是杭州古運河終點的標志。孩子們游京杭大運河、探索運河古今。
一天的研學課程在滿滿的收獲中結束了,抵達酒店后稍事休息,孩子們就開始了今天的研學分享和總結。
在這一天中,孩子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出門在外,孩子們比以往更加懂事,更加堅強;出門在外,老師們比以往更加周全,更加細致。此刻,夜已深,娃娃們已經進入了香甜的夢鄉,就在剛剛,幾位帶隊老師還在總結著今日的研學,為了明天研學的更加順利而努力著。
(睡前,每位老師為孩子沖泡板藍根)
孩子在外,他們很好,請放心。
西塘古鎮,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