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抱不平會有什么結(jié)果?
他因為正義感多為弱者說了一句話,然后本來與他無關(guān)的爭吵的矛頭全部指向了他,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無地自容。
而那個他想要保護的弱者,冷漠注視著這場爭吵,仿佛與他無關(guān)。
所以沒有擔(dān)當(dāng)是特性嗎?不是,是共性。
如果一個人的正義感得不到應(yīng)有的尊重,如果一個人因為想要維護社會應(yīng)有的秩序受到羞辱,如果一個人為了保護別人屢受傷害。面對這個世界的惡意,這個人該怎么做?
公交車上,一個人的打抱不平被另一個人諷刺挖苦不已,口舌之戰(zhàn)讓那個試圖幫助別人的人無所適從。
想起11年前的彭宇,一個善舉卻讓自己跌進人性黑洞。我想,如果時間倒回,他寧愿用一時的冷漠換取今后至少五年太平的生活。
公交車上的那個人,這會兒也許真的在暗暗罵自己多管閑事。
所以,和她一樣的車上的其他人在想什么?在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出頭,沒有被語言羞辱,可以冷眼觀戰(zhàn)后,再寫一點東西。
今天,我們的社會又會缺失一個敢于質(zhì)疑不公平的勇敢的人。不,是一車。一車又一車。
她好像為她自己很多次面對不公平時的怯懦找到了理由,繼而心安下來。
他,她,還有他們,會在直面內(nèi)心時悵然和不安,但終將會裝的和這個世界一樣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