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工作十年,這些真心話—— 我好想早點說給你聽
公眾號:橙子學院
作者:趙曉璃
文章解讀:
1.由一個35歲女人的困惑引出問題,職場需要核心競爭力。
2.核心競爭力的三個層面:技術、戰略層面、軟實力。
我的感受:
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去經營
許多人工作了很多年,卻依然如職場小白一樣,什么都做不好,而且還有奇葩的理由,我都快四十了,還學什么新東西啊;我有兩個孩子要帶,哪有時間學習啊。
新知識、新技術會因為你四十了就不更新了嗎?
時間會因為你要帶兩個孩子就會給你每天25個小時嗎?
從不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一旦遭遇變革,就怨天尤人,卻從來不想著規劃人生,對自己負責。
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經營,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在即將35歲時,才領會到的。
今年4月份,我想換到另外一個部門工作,發現自己缺乏這個部門需要的專業技能,于是在網上報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很多大咖的學習工作經歷,瞬間有遭碾壓的感覺。
很多不曾料想過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你不期而遇。如果不是這次學習,我還在自己的小圈子,為自己每年讀書量超過了好友而沾沾自喜,為自己認識幾個領導而洋洋得意。
三觀顛覆后,開始按照大咖們推薦的方法去學習、提升自己。
一是選準方向。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現在的能力水平,規劃了五年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工作還是興趣,文字都將是我保障我生存的第一技能,為此,我加入了一些專門的學習社群,與一些很牛卻依然很努力的大咖和一群年紀雖小但目標明確的小伙伴們,一同前行。
二是付諸行動。行動有多重要?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賣豆腐。有很多小伙伴看到勵志文章后,立即為自己規劃了很多,但僅僅止步于此。計劃得再美好,如果沒有行動,也不可能有結果。以前我也習慣做一個完美的計劃才開始,后來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說爛開頭也沒關系,只要行動了,總有機會去修改和完善。所以,現在我是想到就去做,哪怕錯了,我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下次繞過這個坑就可以了。
三是刻意練習。這個觀點是在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時》學習到的。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里面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我的問題是怎樣把自己的想法用“說人話”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長期接觸公文材料,每天都是官話套話,想表達一句自己的意思真有困難。我練習的方法是從每天看的公眾號文章中,找到一篇自己有感觸的,寫一些自己對文章結構、作者觀點的一些理解感悟,寫的過程會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看到橙子學院的另外一篇文章,題目是《現在偷的每一個懶,就是為自己未來挖的坑啊》,按照這個邏輯,現在每寫的一篇文章,就是為自己未來成功路上墊的一塊磚。
做一個勤勞的搬磚工,搭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