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打開這本書,內心充滿了期待,本想一氣呵成,讀到三分之二處,因為有事,回老家一趟,順便帶上了它,在地鐵上讀起來,火車上一路看風景和旁邊的阿姨聊天,沒有拿出來,回家有很多瑣碎事,沒能打開,有些許遺憾。昨天送走兒子和老公去參加夏令營,一個人獨處,重感冒很是難受,鼻塞,嗓子疼,頭暈,讓自己睡了一下午,當所有的難受慢慢好起來時,要做的事情就是讀書。讓自己靈魂可以去旅行,遇到更好的自己。
晴耕雨讀,面前三本書都是我需要去盡快解決掉的,思考幾秒鐘,還是決定把接納力收尾工作做完。做事情有始有終,做好一件再開啟另一件,已成為我工作學習的常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給自己交一份圓滿的答卷。
拿起課本,一氣讀完,合上課本一剎那,突然很想留下點什么?
在書中旅行,意猶未盡,接納自己接納孩子,生命是一代又一代向下的傳承,是我們給了孩子生命,實際上,反而是孩子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讓我們有機會反思上一代的養育方式,并重新回到自己生命力受阻的某些點,重新養育自己。
每個家庭都有一種模式,比如我的原生態家庭,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媽媽高興,我會讓自己按她的意愿去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家庭好像給自己套上了鐐銬,無法掙脫。我試著去改變這種模式,因為覺察,所以想改變,我發現有時候我改變不了,改變了也會很痛,擔心媽媽會不會不開心。已經奔四的人了,還沒有做到真正的自由,我想讓這種模式在我這里終止,我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要巧妙的退出,想起以前對兒子就是媽媽對我的方式,這種愛,是一種枷鎖。通過讀書學習,覺察到自己是母親的復制版,趕快調整自己。我可以為自己做主,我足夠好,哪怕偶爾沒有做好,也是事沒做好,不代表我不夠好。
接納是一種力量,如同大地對萬物的接納,能夠讓萬物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當我們擁有接納力時,便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他們足夠好,有能力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我很好”是成就我們和孩子幸福力和接納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