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吃虧…”多么古老的一句話。甚至于剛記事時,年紀大一點的老人就絮絮叨叨的強調這件事。
只要是兩個人,一個比另一個大一點的,便可以用這句諺語,半嘲笑半調侃另一個的年輕魯莽。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例子,包括我也會用這句諺語來打趣別人。聽到的多了也就不足為奇了。直到一件令我后悔不已的事情發生后,我才深深的明白它的含義,明白它為什么眾所周知。
事件就發生在今年冬天,我本是穿著面包鞋的,面包鞋后跟開了膠。其實開口并不大,但是虛榮心作祟,我對媽媽提出買新鞋的建議。媽媽商量著說:“其實開口不大,用膠水粘一下,還是可以穿的。而且你也快放假了。”我耍無賴的笑笑,撒嬌說:“媽媽,還是買一雙吧。要過年了,出門次數也多,總不能讓親戚看笑話吧。”媽媽說:“行,給你買。過年串門看感情,誰看你的鞋啊。”我對著媽媽綻放我最美麗的笑容。
家在農村,上集比較費勁,再加上周日要補課。媽媽只能帶我去了華皮廠,這個時間短且天天都有人的小地方。媽媽在去的路上問我:還買面包鞋怎么樣?我小聲說了“不”媽媽沒有回答我。下了車,媽媽便領我去了她常給我買鞋的小店。到了那,店員見是老顧客,熱情的迎上來,詢問要買什么。之后她就拉著我的手,在女鞋一欄中游蕩。轉了一圈后,我對媽媽搖搖頭。媽媽說:“那我們去別家看看。”我說好。
路過一家品牌店,我有些猶豫,但媽媽一眼都沒有瞥品牌店。直直的走過去,沒有一絲留戀。我隨著媽媽進入另一家鞋店,但盡管店主把鞋夸的天花亂墜,我也沒有一點興趣。一家又一家,出來后媽媽有些焦躁,問我“還沒有喜歡,那買雙面包鞋的了。”我沒接話,拽過話題說到“媽媽,去哪家看看,要是也沒有喜歡的。那就買雙面包鞋。”我指著品牌店。媽媽說你“哪里都是大人的,哪有你學生穿的。”媽媽看著我的眼神,明白了我得想法。媽媽嘆了口氣,向品牌店走去。
店里的裝潢都比普通的店華麗許多,那服務態度自然是不用說。從進門起,便有一個服務員跟著我,問我需要什么。而且不斷的向我推薦,店里的鞋都有專欄,偏偏不巧的是,有一欄是面包鞋。媽媽看見后便在那停留下來,而我則跟著服務員到了十分絢爛,在燈光的照耀下甚至發出亮光的黑耀耀皮鞋前。話說,我這十三年來還沒穿過皮呢,此時看著這群皮,不覺有些眼饞。
等媽媽過來時,我已經挑好了一雙皮鞋。高鞋幫,系帶,內測有拉鎖,兩側都有側線,頗顯文藝。可媽媽就不這么認為,她伸手摸摸鞋毛對我說“你們學校不是跑操嗎?這鞋你出去就凍腳,我看著它也挺好看,但不實用。現在的冷才那到哪,還沒到三九天,到三九你穿這鞋都不敢出屋。”我重新審視了一下這雙鞋,覺得媽媽說的對,但向下看了眼標價,269原價289。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好鞋不便宜啊。雖然心里知道媽媽說的對,但好不容易遇到自己喜歡的鞋,又怎么會輕易放手呢。
最終虛榮壓過理智,我絕定要買人生中的第一雙皮鞋。但怎么和媽媽說,怎么給她傳達我的心意,這成了一個問題。媽媽見我一直盯著鞋看,也明白了個大概。服務員在一旁不時就述說著這鞋是多么的好,什么質優、價廉、保暖性好,這家店的歷史和名望…聽著服務員滔滔不絕的演講,我很受這一套,這使我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定。
我看鮮向媽媽,媽媽仿佛感受到了我眼神的熾熱,抬起頭,與我對視。媽媽也是十分的堅定,且理由十分充分。我的眼里充滿了渴望,在我眼里看來,媽媽是固執的。在幾十秒的眼神交流中,媽媽先移開了。也許是看到我滿滿渴望后的心軟,這表示她輸了。
最后買了這雙鞋。媽媽什么也沒說。出了門,媽媽買了一瓶補鞋膠。到家,媽媽把我原來的面包鞋補上了。過了一會兒,媽媽對我說“其實,憑心而論,這雙鞋很漂亮。但是…上學你穿去試試吧。”
? ? ? ?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