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膽小鬼,小時候看聊齋嚇破了膽,所以一直對恐怖片敬而遠之。看到同頻小伙伴推薦《恐怖游輪》,發現原片名是《Triangle》,了解了劇情介紹,并不恐怖,才放心的觀看。
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很特別,從事件發生的中間開始講述,劇情發展到最后再從頭開始,與一開始的中間部分重合……用網友的話講,這是一個莫比烏斯環式死亡循環,也是一場西西弗式的懲罰。女主Jess一直在不停地重復這一天發生的事,可以說是幽靈游輪版的《土撥鼠日》。
為什么Jess會一再重復那一天的事情呢?
我認為是她的執念太深。
執念1、對兒子的愧疚之情。
Jess在出海那天早晨,對兒子大吼大叫、缺乏耐性,最后還在路上發生車禍,車毀人亡。雖然兒子患有自閉癥,瘋狂的母愛讓她鉆進了牛角尖,所以無法接受孩子的死亡,企圖對抗死神的安排,讓兒子有不一樣的結局。
執念2、對失控的生活存有希望
離異單身,還要照顧自閉癥兒子,生活的壓力可見一斑。雪上加霜的是,本來要去赴約出海,途中又遭遇車禍。生活對Jess來說已經失控,命運由不得她做主了,但她還是拼命地抗爭著。
執念3、甘愿做內在小我的奴隸
感覺不爽就對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明明答應死神要回去卻身不由己地跟男友出海,在郵輪上明明感覺不對勁,還是聽從小我的聲音,拿起槍,干掉了自己的同伴,用孩子當借口來麻痹自己。
執念4、思維僵固,認準只有殺人才能走出游輪
當Jess發現每次人都死光后,朋友們及之前的自己就會隨打翻的帆船出現一次。所以她認準了,想下游輪就得把出現的這批人都殺死。為什么對船上的救生圈視而不見呢?為什么不想別的辦法呢?即便是被海浪推上岸,為什么不換一個版本回家,而要選擇繼續殺人呢?
說不出太深刻的感悟,刷了很多大神的影評,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種感悟,最打動我的一句是:
所謂心魔往往就是一念之謎。
那么我們呢,有沒有被心魔蠱惑,一次次登上那艘恐怖游輪,一次次做出同樣的舉動,幻想可以有不一樣的結局?
坦白講,Jess的執念我都有。尤其是作為一位母親,我的家長權威曾無數次被挑戰,盛怒之下做出野蠻的打罵反應,冷靜下來后又無限懊悔,恨不得把剛才打孩子的自己殺掉。
《未來預演》里提到過,人類到35歲左右,行為和心理模式開始固化,每天重復同一個版本。如果喜歡,請繼續;如果難以忍受,那就想想辦法,如何阻止Jess不停地登上恐怖游輪,如何讓自己停下來,進入一個不一樣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