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北方鼓吹樂:
* 山西八大套
* 冀中管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遼南鼓吹樂
五個標度:
* 生存環境
* 樂隊組合
* 曲目 調名 曲體
* 社會功能
* 文化屬性
1.生存環境
地圖:* 山西八大套分布地
* 冀中管樂分布地
* 魯西南鼓吹樂分布地
* 遼南鼓吹分布地
結構框架
樂隊組合
曲目、調名、曲體
曲名:
各樂種在傳承流變中始終保持著互相吸收、交流的勢頭。民間同名異曲的情況很多,但都保持著各自的穩定性,把握原樂種風格對他們來說,已是一種下意識的與“與生俱來”的技能。
調名:(共性)
1. 北方鼓吹樂一律以工尺譜傳承,故調稱系統也基本用該類譜字命名。
2. 北方鼓吹藝人皆具備相對固定的調觀念。他們首先以筒音為準,再用筒音推算調門。
曲體:
社會功能
1. 宗教祭祀
2. 婚喪禮儀
3. 節日喜慶
文化屬性:
所謂文化屬性,是指某種文化現象的地位、類屬及性質而言。
* 雅樂——以儀態雍容顯其長
* 俗樂——以和恰大眾取其勝
1. 改變偏見——雅樂好,俗樂不可取
2. 雅俗無絕對界限
3. 對于傳統音樂,要摒棄淺薄的貴族態度
個人感想:
研究一個樂種或者一類樂種,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琢磨是必要的。要以橫向和縱向多方位、立體化比較。從而進而把更多的知識延伸。讀過整篇文章,我再一次意識到了地圖德重要性,因此,把每個樂種地主要分布地以地圖德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由衷敬佩喬老師的思維邏輯,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坐標來清晰明了地把自己的知識進行分配與講解。層次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