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中國SDN/NFV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圍繞SDN/NFV展開討論,來自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等業界巨頭紛紛參與此次大會。中國聯通技術部技術戰略處經理裴小燕發表了題為《中國聯通SDN/NFV的思考與實踐》的演講。
大家中午好!我簡單的介紹,匯報一下中國聯通對SDN/NFV的思考。我是制訂公司發展戰略的工作,因此借用網絡上流行的話“世界很大,我們要去看看”。我匯報的技術層面東西比較少,主要分享一下,我們去世界看看的一些結果。
關于運營商對于NFV的一些需求,我不詳細說了。NFV的這個架構大家也很熟悉。那么,對于北向接口大家考慮比較多,南向接口大家也關注了,所以我們后期也會關注這個工作。關于SDN和NFV的關系,前一段時間聽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比喻:整個SDN和NFV像一個公司的運營,SDN提供了底層的基礎設施,NFV更多的像人力資源、勞資這些部門,有一些人提需求了,NFV就把網絡計算和存儲等功能對SDN提出來,那么我需求提完了之后,SDN根據這些需求把要干的活完成,這是比較有意思的比喻。
接下來分享一下國外的運營商做了哪些工作。NTAT在SDN走的比較快,它提出著名的《2020規劃》,這個2.0不僅對網絡動大手術,更重要的是它的運營,對運營商也是值得借鑒的方面。
另外澳大利亞的公司,它更多的是開始把移動核心網進行虛擬化,就是這個方面,更多的是從MS和EPC入手把核心網進行虛擬化,這是NFV應用的例子。另外,意大利電信,它做的工作更多一些,在接入的層面它實現了云化,在光纖改造和4G的各個領域它也有一個云化的過程,整個云用被管理起來,可以和它的管理系統實現管理的自動化、自優化。在移動核心網領域做了一些規劃,接入的層面基本上不動,但是在核心網的承載層和下面的應用層都進行了虛擬化,同時對企業應用和CP的轉換都放在云上面,而且實現了RT漫游方面都放在云化的上面支撐,對接入的層面可以進行透傳的。它把移動核心網對于物聯網新建了VEPC,這樣可以部署幾個節點,可以實現服務于整個歐洲的互聯網,到2014年底每個節點已經有5400萬的容量了。
接下來分享一下中國聯通后期的工作,根據技術的標準和產業的成熟階段,初期可能硬件可以進行持左化,但NFV還是廠家各自為政的,東西向的接口沒有打通,只能達到各自圈地。遠期的目標和NFV的愿景,不僅底層的還有虛擬的控制層面東向可以打開也可以有一個資源池,爭取最終實現軟件硬控制。
最后根據技術的成熟度來一步一步的往下走,第一步先開展比較容易操作的,像移動核心網的EMS,和EPC,開展測試,跟現有的系統進行對接,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打通,后續可以把一些像CDN的系統逐漸的進行虛擬化,對接入層面暫時不考慮虛擬化,這些考慮是對于NFV初步的考慮。對于整個EPC和網元做一些工作,下一步開始驗證性的測試,組織整個產品的測試,同時接接口,做一些現網的試點,同時在NFV這個領域,物聯網的應用開展一些試點和驗證。
對于家庭網管和企業網管的虛擬化,我們現在已經制訂了相關的標準,已經開展了一個相關的測試,就是關于在家庭領域和企業網管這個IPTV機頂盒的考量。對家庭網管有兩個演進的方向,一個走的更瘦一個走的更胖,對瘦的提供二層的接入就可以了,后續增加新業務的話,家庭網管的變化使它最小。另外,聯通最近推的聯通電視這個業務,其實它把一些業務的很多的控制功能都放在網上,對于后續再增加其他的業務也比較的方便。雖然在產品形態上家庭網管和IPTV是不同兩條路,但是從網絡來講,BVS內容推送可以集中一起考慮的。
對企業網管,針對不同大小企業、不同的需求要能夠快速的反應。為企業量身定制業務的話,需要把控制管理、或者是更高層面的這種能力集中起來。明年,因為在今年各種標準制訂的基礎上,把虛擬網管的架構和業務結構固化下來,能夠讓產業鏈的各方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開發。后續就是根據需求不斷的完善,進一步的開展整個網管一系列的相關產品。
剛才提到家庭網管的虛化,它涉及路由器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作,后續通過端到端的業務進一步來完善。剛才介紹了一些NFV的基本功能,后續跟大家介紹一下SDN的一些想法。在SDN領域,比NFV更成熟一些,那么一些基本的相關的應用會先做起來,對SDN的應用成立了一個云公司,未來規劃了十個基地,目前建立的三個基地已經按云部署了。未來在優化的領域,還有回傳的領域也會開展工作。關于IP和光協同,和傳送領域SDN的領域,會根據技術的成熟度,對固網的接入還不考慮虛擬化。
對SDN領域走的比較多,它比較的成熟,后續在這個領域會加大研發,然后逐漸的把它商用。在SDN領域開始的時候,后期可能形成一個大的資源池,可以把這些不同的網元放在不同的資源池。對于整個將來DC的目標規劃,有一個初步的設想,但是我們做的時候不會形成一個IDC,因為全國的網很大,有300多個本地網,將來IDC虛擬化的資源池如何組合,如何形成大的資源池,這是后續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后續在建網初期的定位,除了支持移動回傳之外,希望對企業用戶進行開放,現在提供二層開放能力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聯通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們有兩張內部的承載網,一個是IP承載網A,但是它是承載網A接在承載網B上的。那么,怎么把這兩張網打通,實現三層以上的業務接入,這是我們后續考慮解決的問題。
剛才,對于一些點進行了簡單的匯報。后續,就是我們也制訂了一個未來的演進目標。這個時間比較長,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在接入的領域保持獨立,在接入層面形成一個云,這個云如何組合,這是后續考慮的。聯通對北方的固網進行改造了,改成MPS,那么這兩個機架怎么利用,把本地騰出來的機房形成一個接入的云,那么這個云是分層收斂的,如何實現控制,這是后期研究的重點,整個會聚和后續的承載網,因為有IP承載網A、B、169,我們把十個大的運載中心用承載網聯合起來,用建的MS,在承載網之上,比如說固網和移動的MS怎么走,最終的目標形成一個云,但是從云的邁進過程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我們除了有這些大的自己的中心之外,在169的網有BIT的數據中心,我們的數據中心和我們的數據中心聯合控制,路由如何分配,我們后面還有問題向這個方向邁進,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2015?SDN/NFV大會會議速記稿,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