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學生時代,大概寫盡了一輩子要寫的字。他們出了學校,幾乎就不動筆了。不過偶爾簽個名字,寫份合同而已。同樣的,許多人從高中大學畢業(yè)了,那些知識性的東西就不再增長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此后的一切僅僅混跡在一個小圈子里,還有什么意思。就如《紅玫瑰與白玫瑰》的主角振保所反抗的那樣。
“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爭取自由,怕就要去學生意,做店伙一輩子生死在一個愚昧無知的小圈子里。”
這或許不是時代的悲哀,而是個人的悲哀。時代是會朝前發(fā)展的,人只停留在某個與時代脫節(jié)的圈子的話。社會也絲毫不會留情面。
在我看來,一個人還清醒著,就是他還會動筆,還會思考。動筆不僅僅限于寫字,還要會反思。從個人出發(fā),到周圍的人,周圍的環(huán)境,周圍的事物。將自己放置在空間的橫坐標上,思索著自己在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的偶然性?;?qū)⒛抗馔蛟趤児挪蛔兊臅r間的縱坐標上,茫茫眾生中自己又是多么得渺小。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和那卑微的螻蟻有什么區(qū)別。螻蟻隨時可能會被從天而降的一腳踩死,亦被生存驅(qū)動,被欲望驅(qū)動?;钕氯ィ撬谋灸堋;畹母?,亦是它的欲念。
或許人與螻蟻的區(qū)別,是人會思考,會利用文字將思考成果寫下來。古來多少文人慘遭屠戮。那生命真真賤如草芥。可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文字,或傳或不傳。偉大的東西終究不會朽去。君可記得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振臂一呼,天下響應。開啟農(nóng)民武裝斗爭的先河。那一聲怒吼,如同黎明的曙光,照亮了被壓迫者的道路。而屈原的《離騷》,頭一次將詩人的形象展示在人們面前。那顆心,多么火熱,多么有溫度。人們會永遠記得他??桌舷壬臇|西雖然經(jīng)過打壓改篡,可里面人性的光輝,曾照耀我們這個民族兩千多年。那熔鑄在民族精神里的東西,就跟血液一樣,難以割舍??梢?,人的思考,人的精神讓人變得與眾不同。讓人在這茫茫宇宙中,也找到了自己。
所以,不妨動動筆,多去思考幾番。我這幼稚的話語,可能太唐突了。你們可以笑我,說我太無知了??蔁o知,不是為了更好的有知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