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說,她的學習與思考的主要途徑就是看書,同時作為一個研究者,需要不斷看書來啟發寫作靈感,“看書是我主要的認知世界、認知自己的途徑和方式”。
新快報:您兒時的閱讀是如何啟蒙的?
陳春花:在讀中學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對我一生都影響至深的班主任——寧齊堃老師,她也是我的語文老師。那時老師要求我們每天早上晨讀,閱讀古代優秀的散文。這些優美的文字,以及所沉淀的內在秉性給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中學記憶最深的一本書是《居里夫人》,這本書是影響我一生的三本書之一。
新快報:《居里夫人》對您有什么樣的啟示?
陳春花:《居里夫人》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身體不好且家境貧寒的她,為了能夠讀書,堅持在巴黎大學旁聽課程,最終獲得入學資格。當她獲得諾貝爾獎時,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發明成果讓自己富有,但是她卻把成果分享給社會。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居里夫人深深影響了我,以至于我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報考了工科(陳春花畢業于華工無線電技術專業,編者注),想成為一位科學家。
新快報:中學有沒有養成哪些閱讀習慣?
陳春花:閱讀從中學開始就是我的習慣,而且這個習慣給了我巨大的幫助,讓我通過書看到了世界之美、之大,閱讀就如與古人、先賢以及名人面對面的交流,真的是受益無窮。中學養成最好的讀書習慣就是任何課程的書都會提前預習,甚至是提前一個學期學完,并把書本上的所有練習都做一遍,等老師來講課的時候,我已經是學習第二遍了。我也喜歡抄寫好的句子,喜歡在書上做記錄以及閱讀引發的感悟。
新快報:
您是否特別喜歡藏書?
陳春花:我的確很喜歡藏書,也收藏了很多書,每一次搬家,唯一完整保留的就是書籍。家里的飯廳、書房、客廳,只要是能放書架的地方,都擺了很多書。具體數量沒有統計過,以管理經濟類、哲學社會科學類、文學類居多。
新快報:您寫了很多企業方面的書,對職場女性有何閱讀推薦?
陳春花:職場女性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身體承受力與工作強度、個人興趣與責任、時間管理,還有公眾評價與社會習俗等等,這些都需要平衡與協調,所以職場女性的自我調適極為關鍵。我建議職場女性可以多看一些積極正向、開拓思維、胸懷以及視野的書。
新快報:對于剛踏入職場的“小鮮肉”,您有哪些建議?
陳春花:對于剛踏入職場的人來說,我的確給不出更好的建議,因為我自己沒有很多研究。但我曾寫過一本名為《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的書,也許可以幫助到大家。這個階段是職業初期,“小鮮肉”要學會管理好自己,可多閱讀管理自己,自我認知的書,應該都會有效果。
新快報:
在“碎片化”時代,如何做到“深讀”?
陳春花:“碎片化”和“快餐化”閱讀是一種現實,好處是可以大量便捷地閱讀,這種方式對于了解信息、了解外在知識是更加有效的。但是如果要深度思考,轉化為內在的知識,還是需要深度閱讀。
我傾向于讀紙質版的書籍,因為在閱讀紙質版的書籍的時候,可以有一種質感,可以讓你反復思量,可以幫助你安靜地與書本獨處,甚至我更喜歡最普通的單色印刷,更可以讓我深入到書本中,而不受干擾。我建議閱讀紙質版的書,同時安排一個相對長一點的時間閱讀,并帶著問題、拿著筆閱讀,這樣可以讓問題與書本互動,讓得到的感悟和思考記錄下來。
我自己的深讀習慣,還包括最好把認知寫下來,我曾經出版了一本書《我讀管理經典》,就是我自己閱讀管理經典著作時的感悟。因為每一本閱讀完的書,我都寫了自己的感悟,最后集結出版,而且此書出版后,很多人告訴我,這本書引發了他們去閱讀管理經典的欲望。還有一些讀過那些管理經典的讀者告訴我,因為我的閱讀啟發他們,對于這些經典著作有了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