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
《好的婚姻要看家世》
? ? ? ?在中國古代的戲曲里,常常會出現相愛的兩個青年男女,有著差別極大的家世門第。比如,一介白衣愛上達官高貴的名門之秀,比如世家公子愛上寒門小戶之女。
? ? ? ?家世門第很多時候是說社會階層的不同。隨著國家和社會的出現,階層也就逐漸出現了,并且分化,直至界限分明。中國的社會文化里,階層不曾完全固化,總處于流動狀態,這流動狀態給所有人帶來欣欣向榮的希望,于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這流動讓人保持著自尊,很多人很大程度上并未特別苛刻地對待這家世門第問題。
? ? ? ?不過作為個人的個體,仍然有太多的脆弱,作為既得利益的上層,總擔心自己的利益被分化,想牢牢抓住利益,就更在意家世門第的聯姻。于是不同家世相愛的男女,總遇到種種阻礙,最主要的阻礙是門第高的家庭里封建大家長的阻撓。戲曲里的這些主人公就要克服這些阻撓,積極熱烈地反抗,最終還要戰勝封建家長,排除萬難在一起,皆大歡喜,大快人心。
? ? ? ?戲曲么主要是讓人放松的,寄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飛上枝頭變鳳凰”式的巨變,也表達了人性中總想不勞而獲的弱點。放眼去觀周圍的現實,這種戲曲中類似的情況,從概率上來講,總是占著少數。有很多現實飛復雜情況需處理。不能全說門當戶對,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政治聯姻”“經濟聯姻”,將家族盤根錯節起來,省得風雨飄搖。就算不是聯姻,也起碼兩個家族能相互達成“理解”。
? ? ? ? ?所謂“好的婚姻講家世”,一種更好理解,更直觀的說法可以說是,婚姻中的兩個人,以及兩個人背后的家族,最好是價值觀的一致。如果兩個人的生活環境差別太多,有太多價值觀上的不一致,那么生活在一起,很可能就是痛苦的“謀殺”。
? ? ? ?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從小生長于一分一厘都不得不苛刻節約的瘠薄家庭,很可能因為生長于殷實富厚家庭的另一方給孩子買了個玩具,就兩人大打出手。再比如婚姻中的一方以自己的能力能夠輕松承擔巴寶莉、愛馬仕、普拉達等等使用品,即使另一方的家族不認識,一聽咂舌的數字,就可能引來其嫉恨,或者說于你本來是正常的生活,在對方眼里就是異類。再比如一方出自書香門第,自己掌握的覺得很有意義的知識,在不看重這些的伴侶家族,可能一文不值,只得到嘲諷和蔑視。不一而足。
? ? ? ? 婚姻中價值觀方面的沖突多了的時候,又怎能不產生摩擦。能調合的還好,完全不能調合的,只能在痛苦中內斗。所以好的婚姻,也是要在考慮雙方出身成長的家庭基礎上,很大程度地追求價值觀的一致,起碼也要有雙方價值觀方面互相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