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英國要求加入歐盟并不是一帆風順,后來加入也并不是真心實意,設置了苛刻的條件,到現在 又自導自演了退出的游戲,歸根結底,全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
從綜合又客觀的角度分析,英國有極大的自主性,但又容易在民主的旗幟下分崩離析,此次公投是最好的印證和真實寫照。
此次脫離歐盟的公投,必然會產生一連串的影響,即廣為人知的概念詞——蝴蝶效應。而源頭,正是現在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幾年前進行競選時許下的承諾,可以說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不管他現在怎么反對,也無法改變命運已經為他抉擇的道路。
也許,當年的他是為了選票,為了發泄自身的小情緒,但當他成為首相之后,明白了各方面的利害關系,必須站在全新又是最高的角度看待問題時,為了維護大局,難免會改變初衷;可底層的民眾并不能與他同進退,而是會繼續發泄自身的小情緒,那么,結果自然是南轅北轍而無法統一的。
正如一句老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初可以用選票把他投上去,現在也可以用選票把他投下來:體現了民主,也暴露了分歧;捍衛了小情緒,卻改變了格局。
雖說這是英國的內政,民眾的權利,但影響將是深遠的,以蝴蝶效應的概念來闡述,從英國首相當初的一句口號開始,到現在煽動了歐盟的分裂,直至未來還不知會在這個星球刮成怎樣的風暴?這一切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無從揣測的未知數。
這個模式再次啟迪了人們有矛盾時的解決方式,也再次演示了各國曾經的分裂手段。不禁令人陷入沉思:專制會產生極權,而民主會出現分裂,那么,兩者皆有缺陷,可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應該思考怎樣取其利而避其害?進行調和。
在英國此次的公投,讓我們看到,也明白一個理論,即民眾有著極大的盲目性,容易跟風,也任由著小情緒決定方向,考慮問題自然片面,那么,如果把權力完全下放,必然會產生短視又偏見的結果,由此,在獨立性思考為基礎的前提和條件下,加以正面的引導也有其必要。如果在選擇并且得出結果之后才進行分析問題的來龍去脈,那真是莫大的諷刺!
英國退出歐盟,會影響歐盟,乃至世界,但影響最深的必然是自身。假如,還是當初的日不落帝國,走向獨立自主的道路是正確的,可如今已今非昔比,帝國沒落了,再不跟歐盟成員國抱團取暖,英國將在世界叢林中由于自己的不起眼而迷失。
縱觀全球,多樣化的格式才是和平共處的有利條件,而歐盟在某些方面,正是抗衡極權和霸權的團體力量,假如分崩離析,歐盟不僅丟失了自身的影響力,還會減少了世界的多樣性。以此立論,似乎是事不關己的美國,無意中卻成為了最大的贏家,為它弱化了一個有可能在經濟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潛在競爭對手。
而英國退出歐盟對中國的影響,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類似,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不同的局面,企業定是首當其沖。
綜上所述,對此事件的幾點看法,簡明扼要,是:
其一,需要注意政客的綱領性口號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存在偏激和煽動性質?
其二,民主與專制都不是治世之良方!
其三,民眾具有盲目性,需要以獨立性和客觀性的觀點進行引導。
其四,眾大事件發生變化之時,需要統籌協調和規劃。
其五,各方面訴求需要平衡,可求同存異,但不能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