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史記陳涉世家,我覺得陳涉起義最后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在他的車夫莊賈殺了他,而是格局不夠,他的格局不夠,失敗是必然的。我們從頭理起:
首先起義軍占領(lǐng)了陳縣,別人一說"將軍您身披鎧甲,手執(zhí)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quán),論功勞應(yīng)該稱王。"可能還是陳勝授意的,于是就自立為王了。我記得朱升就對朱元璋說過:“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本彿Q王很重要,因為造反第一個稱王的人都不得好死,我就不明白從古到今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歡稱王,動不動一個王啊帝啊就出來了,王不就是一個稱呼么!有沒有需要在意么?該享受的不一樣享受?該封賞的不一樣封賞?
再就是陳勝殺人太多。葛嬰到達(dá)東城,立襄強為楚王。葛嬰后來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接著就殺了襄強,回來向陳勝報告。一到陳縣,陳勝就殺了葛嬰。這是陳勝自己的錯誤反殺了為他好的葛嬰,葛嬰立襄強為楚王是對的,后來項羽劉邦不都是這么做的么?陳勝自立為王了,那肯定不能存在兩個王啊!殺了襄強也是對的,做的都是對的回來卻被殺了,那以后誰還會真正為陳勝著想?可能立襄強為楚王是葛嬰的自作主張,但也不至死!這殺了影響很嚴(yán)重啊;陳勝還殺了吳廣,史記上說是田臧等人假冒陳王的命令殺掉了吳廣,但為什么要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勝?還派使者賜給田臧楚令尹的大印呢?我想是因為陳勝和吳廣不合,有殺他的意思或者就是他直接授意的,別人才會這樣做。最搞笑的是陳勝喜歡亂指揮干涉別人,武臣到達(dá)邯鄲自立為趙王,他不高興打算殺了武臣等人的家屬,聽人勸說才先軟禁起來并催促趙國的軍隊速進軍函谷關(guān);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陳王與周市之間,陳王乃答應(yīng)立寧陵君咎做魏王;派武平君畔做將軍,督率郯城下的各路軍隊。他也不想想別人為什么要聽你的,大家都是起兵造反的人,沒好處鬼才聽你的,無語。
然后陳勝當(dāng)了王之后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jīng)與他一起雇傭給人家耕田的伙計聽說他做了王來找他,陳勝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后,客人說:"伙頤!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于您的威嚴(yán)。"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從此之后,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他以前自己說茍富貴,勿相忘的??!
最后陳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將領(lǐng)們攻占了地方回到陳縣來,命令稍不服從,就抓起來治罪,以苛刻地尋求群臣的過失作為對陳王的忠心。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一旦有錯,不交給負(fù)責(zé)司法的官吏去審理,就擅自予以懲治,陳王卻很信任他們。將領(lǐng)們因為這些緣故就不再親近依附他了。
我覺得陳勝的車夫莊賈殺了他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莊賈已經(jīng)從陳勝身上看不到一點希望,不過我不是贊揚莊賈啊,一個團隊沒有愿景你可以走嘛,不能賣主求榮,他最后被呂臣?xì)⒘司褪且驗檫@個原因。格局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價值觀的高度,看問題的高度。陳勝起義最后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格局不夠,小農(nóng)思想,從古到今農(nóng)民起義很多,但成功的寥寥無幾,而且就算是成功的也不是真正的農(nóng)民,原因就在此。陳勝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兩個樵夫在砍柴,一個樵夫問皇帝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另一個回答肯定是用金斧子砍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