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兩年多了,也就是說我的北漂生涯已經滿兩周年了,心中一直有個念頭——leaving for beijing. 因為,一直都覺得它只會是生命中短暫停留的一個駐點,可是卻也斷斷續續地堅持了這么久。
Leaving for beijing 曾經被實踐過,可好像每次都是壞溜溜地又一頭扎進它的懷抱里,因為它的“胸懷”足夠容納我青春期需要實踐的不明其狀的“夢想”。
記得第一次走進北京的時候,身上除了那一股傻里傻氣就剩下想要逼著自己試一試的“勇氣”了,那時的自己其實是膽怯的,可是卻會逼著自己去接受去嘗試,只是因為想變得靠譜點。那些我曾引以為傲的“成長瞬間”和每一次突破自己的嘗試都會讓我覺得,北京讓我成長了,讓我變得堅強了??墒牵谶@個偌大的北京城里,我始終是一個小人物,像一顆塵埃一樣,永遠不知道自己會散落在哪里,所以,一直在漂著……
第一次感到不安是在要回去領畢業證的時候,身邊有人問我還會繼續留在北京嗎?當然,有人希望我留著,也有人勸我去一個小一點的城市。可我卻偏偏是個有選擇恐懼癥的重癥患者,索性順其自然,堅持了下來。那個時候,選擇留下來是因為覺得自己被需要,而且也很“享受”伙伴之間的情誼。可卻好景不長,第一次經歷工作中的“離別”,也許你也懂那種舍不得,也許你也懂那種被抽離了依賴感的無奈。與其相信“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還不如相信“此時的離別是為了彼時更好的重逢”,可后來有的“再見”真的變成了“再也不見”。經歷的多了就麻木了。對,表面上開始相信這句話。
可能是感覺到了工作帶來的壓力,第一次選擇逃避,那個春節前夕提前回到家,以為自己可以想清楚來年自己要走的路,可是,為了躲避家里的亂七八糟,急沖沖回到北京又開始了下一輪征程。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不安分,亦或許是因為害怕聽到來自別人更多的不認可,任性了一次。后來,見到了真人版“惱羞成怒”,赤裸裸地被“威脅”過,后來我的睡眠就真的開始出問題,一宿一宿睡不著,每天過著提醒吊膽的日子,那種恐慌有時候會讓我窒息。那段時間只是單純地希望自己快樂一點,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身體是安靜了下來,可誠惶誠恐的感覺愈演愈烈,剛好幫著爸媽完成了那年的秋收,之后我又一次回到北京??蓻]回去幾天就不想繼續漂著,去了好朋友所在的于我而言的陌生城市,以為可以重新開始,沒想到我沒給那個城市開始的機會,其實是我沒給自己重新開始的機會。
又折騰了一次,可還是回到了北京,這一次,身邊的朋友說我要換的不是城市,而是心境,第一次覺得自己應該改變,也想試著改變。那段停不下折騰的日子,我覺得它不止是任性,更是一種“作”。想要早點結束那種不安的日子,雖然一路上都帶著迷茫,帶著對未來的恐慌,馬馬虎虎地開始了另一段征程。堅持下來后就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從不主動和別人說話到開始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記別人的名字(有段日子記性真的特別差,需要刻意才能記住東西)。后來感覺自己的狀態好了很多,胡思亂想的時刻少了很多,心中那些消極的念頭也少了很多,之前無法釋懷的好像也開始慢慢放下了。說到這,我想說有時候記性不好一點也不錯。
后來有了“看書”的習慣,還有自己在斷斷續續地堅持“寫日記”習慣,雖然只是在記錄自己的心情,可也是一次次和自己的對話,這個習慣的堅持會讓我慢慢變得不去依賴他人。所以,你們覺得我是真的變堅強勇敢了嗎?
房子,萬家燈火,家。重新給它們排了順序,以前覺得有了家才會有萬家燈火,可我現在覺得找到萬家燈火中屬于自己那一盞才是家。我家的老房子沒倒之前,我對房子一點概念都沒有,雖然最后的時候它那么破,我記得有一年夏天,一個下雨的晚上,房檐掉了很大一塊泥,被驚醒的我開始害怕,大聲叫喚著,等媽媽走過來打開燈我看到地上滿是泥水,當時的我覺得陪了我將近二十年的房子不打算繼續陪著我了。以前出門一說起想家,媽媽就會說家里能有什么,沒外面吃的好,也沒外面住的好??尚闹羞€是會期待,會懷念,因為那不是住的地方和吃的地方,那是家,有親人,有溫暖,有幸福。每次想看星星的時候,我都會去看遠處高樓的萬家燈火,因為北京是個不眠城,白天有太陽頂著,夜晚有數不清的燈光照著。可我還是想看到遠處的萬家燈火,想象著每一個燈火下每一個溫暖的情景。
現在每回一次家,那個房子就不一樣一次。我們一起重新構建的房子不久后會變成帶著溫暖而幸福的家。他們都在努力,我又有什么資格不努力?以前我總勸我媽,牛奶會有,面包也會有。她比我一直熟知的變好很多,而且也比我嘗試了更多,我當然希望她一直這么好下去,而且也希望她越來越好。同樣我也希望爸爸老得別那么快,看到他雙鬢越來越多白發,看到他漸漸彎下的后背,還有那走路略顯蹣跚的背影,我開始害怕,希望時光走得慢一點,給他更多的時間“年輕”,也給我更多的時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