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的群資料整理目錄
課后答疑一:注意力和人類的意識狀況等級究竟是什么關系?
課后答疑二:情緒的提升是否有局限性?
課后答疑三:煩惱和情緒的區別?
出彩分享:學情緒密碼,讓心靈飛翔——怡然
課后答疑一:注意力和人類的意識狀況等級究竟是什么關系?
請問,從智性層級降低到動物反應層級,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注意力在理性思考和動物反應兩者之間的分配?當注意力從思考層面轉移到動物層面的時候,就是動物反應;當注意力恢復到理性思考的時候就是智性層級?擦出術開始階段就是把集中在智性層級的注意力慢慢釋放,讓動物層級的反應顯露出來?當注意力連接到對方的注意力的時候,對方感受到的關懷足夠多,這時候注意力會從智性思考中釋放,顯露信任對方的動物反應,這是不是擦出術過程的注意力的運行方式?——功夫熊貓
希坦博士:這個注意力和人類的意識狀況等級究竟是什么關系?我想呢,跟你這樣說,也就是說人的注意力大體是三種,哪三種?第一類,是自由自在的注意力,那很顯然,那部分注意力是屬于靈性方面的;第二類是受引導的注意力,它是卡在某些固著性的觀點上面,比如說你相信的某些教條,它是受你所相信的東西的引導,比如說人家有人說中國不好,你就不高興,因為你認為我是一個中國人;第三類是卡在某些痛苦事件上的注意力,那叫固著的注意;這三類分別對應了靈性排擋,還有智性排擋,還有動物排擋的。
但是每一個人這三種注意力都是有的,包括你和別人連接的時候,也會發現我們連接的是自由自在的注意力,剩下兩種注意力啊,是沒有辦法連接的。那既然是這三種狀況都有,但是我在講意識等級的時候,那可能說,那就是講你的常態情緒大部分時間你處在什么樣的狀態,你可能會有一瞬間,又感覺有點開悟了,有點靈性的狀態,但大部分時間你很智性,也就是說其實大部分那些智性的人,他偶爾也會有情感的釋放出來,所以你明白了嗎?你看,這個方面它相當于意識等級就是你現在常態的那個情緒大概在什么狀態,我覺得絕大多數人的常態情緒都在反應排擋和智性排擋之間。
如果一定要對應的話,那動物排檔是從無聊狀態往下的,就是動物排擋;從無聊到強烈的興趣,到熱忱這個狀態屬于智性排檔,等你超過熱忱了,那就在靈性排擋。
課后答疑二:情緒的提升是否有局限性?
我注意到在課程中您有提到,物質與生命力軸上,將人類的行為分成三類9種,而它又對應著我們的情緒,但也提到我們很多人受制于思維模式,即使是想像也有局限,是否意味著情緒的提升也有局限性?或者天花板?——趙術丁
希坦博士:那當然有局限、有天花板了。一般人類的情緒提高到比較高的狀態就是像小孩子一樣充滿熱忱就已經差不多了,再往上是那種完全的生命力,是一種寂定那種狀態,那是很多修煉靈性、修煉宗教,他尋找那種開悟的意識狀態,希望能達到;那這些狀態,有的時候叫三摩地,有的時候叫無上正等正覺、基督意識,好多名字。
所以我們絕大多數的時候是在修世間法,也就是說我們能夠把情緒能夠提升到某一個狀態,比如熱忱狀態,其實我們就應該很滿意,在這個狀態呢,其實你擁有很多、很多的生命力。如果提得再高,那其實是修煉的人他想達到的那種標準,但具我所知到現在為止,人類沒辦法脫離死亡,很顯然,也就是說那種想象的狀態,那種極限,哪怕再多的人說他曾經開悟了,但是他也沒辦法解脫生死,我們人都在限制當中,每個人都在限制當中。
課后答疑三:煩惱和情緒的區別?
請能夠再詳細講解煩惱和情緒之間的關系嗎?——劉昱城
(希坦博士:煩惱是固著的情緒。)
希坦博士:情緒和煩惱到底什么樣區別?我想,情緒瞬間就會升起,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說常態的情緒來衡量一個人的等級,那很顯然煩惱不是對應常態情趣的,它是對應你瞬間升起的那些情緒。如果某些情緒,它已經固著了,它一直很堅持的反復出現,比
如說,不可避免的嫉妒別人,那就會是一種煩惱。一般來說煩惱總是卡在自我認同里面,也就是說煩惱總伴隨著渴求和排斥,因為它在那個里面它就變成一種堅持的東西,所以往往消除不掉。
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談到除煩惱的話,一般采取的方式就是破除我執,就是消除那種渴求和排斥的自我認同,用這個方法來消除煩惱。那如果大家對煩惱比較感興趣的話,看大唐的《百法明門論》,里面什么大煩惱、小煩惱,有好多煩惱,所以大家如果你真的對煩惱感興趣,貪、嗔、癡、慢、疑,如果對這些東西比較有興致的話,你就看那本書就OK了。
出彩分享:學情緒密碼,讓心靈飛翔——怡然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冬天的陽光特別溫暖。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昨晚是希坦博士情緒密碼線上課第二期第二節《情緒度量表與生命的八大動力》,我是第一次如是認真地聽完全章節,第一次木有走神,感覺自己全部聽懂了感覺真好!清晨鍛煉完身體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沿冮而立,認真地做博士要求的練習,感受到那種自由自在的注意力而給身體帶來的力量和喜悅。與第一期課相比,這次的升級版的確更接地氣,理論生活化,講解結構化,層層撥蓮花。與此同時,我想與自己投入和學習方式更加相關。第一期我就是博士說的那類學生:窩在被窩聽,木有筆記,多是智性層面的理解,偶爾進群爬樓讀童鞋們的感悟。但既便是這樣,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受益:放慢了急躁的性子,工作中不再急于下結論,給方案。而是能調整心態與同事們在同一個頻道,只是耐心地聽他們說,奇怪的事發生了:我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當時所想和面臨的問題,然后我與他們確認:“是這樣子的嗎?”,真的完全一樣!再后我再問:“你有解決的方案嗎?”…管理原來可以如此輕松,認同別人就是認同自己,很享受現在這種寬松愉悅的工作氛圍。回到家里與家人的相處也更舒適自在了,很少小題大作了。但是我自己不確定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多久,我“大起大落的情緒化”標簽是否就此離我而去,抱著這樣的不確定性,我參加了第二次復訓。慶幸自己明智的決定!“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