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三國演義》周瑜大喊一聲:既生瑜何生亮。一命嗚乎。由此東吳將領對諸葛亮產生忿恨。
孔明過江吊喪周瑜,劉備擔心他的人身安全。孔明自有打算。親自寫上祭文,吊念周瑜。
孔明過江吊喪活動達到了三個目的。
一是顯示了才華。很自然地表達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詞華麗,描述準確,表達到位,在東吳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學富五車和文韜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諸葛亮祭拜后,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諸葛亮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見,孔明是大獲全勝。
三是消除隔閡。本來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這是吳國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為證!此時,東吳人對諸葛亮及劉備西蜀絕沒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殺諸葛亮為公瑾報仇的情緒。通過聲淚俱下的哭訴和對亡人的不凡事跡列舉評價,諸葛亮實現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閡、繼續聯吳抗曹的目的。
可以說,臥龍吊喪是一次絕妙的政治外交活動,更是一次沒有評委但有評判結果的演講比賽,個中的道理,值得我們今天從事外交、公關工作的人品味、學習和借鑒。
劉備想讓西梁的馬騰攻打曹操,來削弱曹操的勢力。馬騰曾和劉備一起在漢獻帝的衣帶昭簽字為盟,早對曹操恨之入骨。可惜未戰就被小舅子告密被曹操殺死。
兒子馬超有小呂布之稱,為報殺父之仇帶著幾十萬兵奔趕而來。殺得曹軍落花流水,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跑。馬超雖猛卻有勇無謀,對自己的大將韓遂又有猜疑之心。曹操用計離間兩人的關系,馬超果然上當,要怒殺韓遂。隊伍中起了內亂,韓遂逼迫降曹。人與人失去信任,結果可想而知,馬超戰敗逃亡。
張魯要攻打西川的劉璋,劉璋和張魯本有殺父之仇。劉璋想穩坐西川,考慮尋求盟友。謀士張松自薦去找曹操。
張松本覺劉璋懦弱,想另擇明主,把花了十年的時間畫了西川的地圖獻上。曹操戰勝馬超驕傲膨脹,加上張松相貌丑陋,又直言逆耳,將他轟了出去。
如果收了張松,取了地圖,得了西川,曹孟德很有可能一統天下。有時還真不可以貌取人!
張松來到了荊州,劉備弟兄和軍師熱情款待他。張松十分感動。張松獻圖給劉備。劉備此時除了沒占據足夠的地盤,這文臣武將的陣容讓人羨慕了,臥龍鳳雛、關羽張飛還有趙云還有黃忠老將軍…太牛了。
于是劉備分兵兩路,一隊駐守荊州,一隊兵進西川。龐統讓劉備殺了劉璋,劉備不允。他認為以德治天下,才能收買人心。
曹操又膨脹了,手下人趁機溜須拍馬,他想立自己魏公。謀士荀彧進諫不同意。曹操惱火,送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明白,自己已經沒有用。服毒自殺。
荀彧居然被曹操拋棄了!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他想擁立一個英雄,為自己的理想進諫,惹惱了對方。
曹操在建業和孫權打了兩個月,不分勝負,各自收兵。孫權用計寫信給劉璋,要和劉備合盟打曹操,又寫信給張魯用兵取荊州。
劉備以劉璋不借兵糧反臉。聽取龐統拿下西川。可張松不小心掉了寫給劉備的私信,被大哥告密,滿門宰殺。可見賣主求榮,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