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生所有經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再聽《假行僧》,發現其實我們對修佛行僧有著別樣的情懷。我們喜歡著波瀾壯闊的生活,也渴望著平靜如水的內心。我們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浮躁的時候,都希望通過佛系得到解脫、平服。但問題是,這樣的過程我們能真正找到生命的鑰匙嗎?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氣和行走,但我不確定,也分辨不了面前的真假行僧。作者說自己在修行中學會放下名利,放下身份,但阿里巴巴員工這個標簽一直都沒有被撕下。作者說自己在修行不帶分文,但在困境時也是靠人氣、名氣得到接濟。91天,或者更像是間隔年,是一段插曲,并不算上真正意義的修行。修佛行僧,或者真能讓我們有所感悟,但不要期盼這樣就能得到解脫。大隱隱于市,真正的出世是入世,好好面對眼前的柴米油鹽吧。下面是書中帶給我觸動的句子。
活著是珍貴的,大多數人只是存在
我們畢生追求珍貴的東西,奢侈品、房子、車子,但能夠活著,就已經是一件值千金的事兒。我們并沒有去思考如何活著,只是一味想著怎樣像別人一樣活著,一味復制粘貼別人的人生。麻木不仁地追求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沒有發揮自己活著的意義,就是沒有珍惜得來不易的生命。
從內心長出來的東西,才真正屬于自己
同樣道理,模仿的人生并不屬于自己,所以哪怕你做到了,你也感覺不快樂,感覺身心疲憊。內心的渴望才會帶來勇氣,帶來心流,帶來實現。真正屬于你的東西,如何也割走不了,哪怕你沒了工作,沒了朋友,沒了金錢。也不會因為別人簡單的一句話就動搖,就猶豫。
每一步都踏實了,才走下一步
這是作者在行走中的感悟。我們的生活匆匆忙忙,所以總是戰戰兢兢。因為沒有時間思考,馬不停蹄就緊接下一步。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心虛的,感覺一切是空中樓閣,虛無縹緲,隨時倒塌。漂浮的腳步,無思考的靈魂,不踏實的內心,生活哪來的心安啊。
每個人都在世間流浪
有夢想的人,注定要經歷艱辛,經歷漂泊,或遠離家鄉或歷經艱辛。而沒有夢想的人呢,哪怕身在家鄉,心也是沒有歸處的,一直找不到心靈的歸宿。所以對待流浪的別人,多一點支持幫助,對待流浪的自己,對一點擁抱理解。因為,我們都在世間流浪。
誰比誰更苦
是身體受累苦,還是心累苦?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受苦更苦?在北極捕狼,獵人會把刀埋在冰里,灑上動物血。狼聞到氣味,會用舌頭舔,冷到麻木的舌頭受到刀傷也渾然不知,誤以為是獵物的血,狼就一直拼命舔。無窮無盡地去拼命,盲目地去拼命,更苦更累,而且不知道自己完全是在做無用功。比知道自己受苦更苦的是不知道自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