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創業
胡曉斌
春節回家,父親告訴我,外甥準備自己在北京創業。至于怎么創業,年已七旬的父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臉上藏著深深的關切。出差北京,利用間隙,推掉朋友的安排,倒了兩次地鐵,來到外甥在海淀的暫居處——一間復式的居民樓。樓下,幾張桌子拼成一張大的寫字臺,幾臺電腦,是辦公的地方。樓上、樓下的房間則是這群年輕人的住處,辦公與住宅合二為一,簡陋的令人唏噓。
外甥是姐姐唯一的孩子,娘親母舅,按道理我應該更多的關心他。然而,多年來,我也是一個人在異地打拼,人到中年,家庭事業才漸漸穩定,對剛剛大學畢業的外甥并沒有太多的能力助其一臂之力。不過,我們的家訓也說得很清楚:不靠天不靠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作為子侄輩中的老大,外甥靠自己的做法算是實踐著家訓了。
我和外甥很有緣。他出生的那一年,我步入高校大門。甚至連他的名字——辛,也是我幫著起的。姐姐、姐夫都在一個廠里上班,外甥的出生不僅給這個普通工人家庭帶來了歡樂也將我的父母升格成爺爺奶奶輩了。在廠子還行的時候,姐姐姐夫兩口子忙于在機床上干工時——那時,工資已經實現計件制了。站了一天的車床,身上油膩不說,人,也倦得不行。母親常常過去幫忙,好在都住在廠宿舍里,家人幫襯著,日子還是波瀾不驚的過著。
誰知,遇到那場席卷全國的下崗潮。原來指望在地方國營的廠里可以干到退休,結果……廠里的不景氣是漸漸顯露的,先是獎金越來越少,接著,工資也常常拖欠。終于,廠里的大門不再打開。雙雙下崗的姐姐和姐夫只好到處打工。外甥成了姐姐一家人的全部希望。高考時,外甥憑著個人努力,上了省內的一所一本院校,專業是征詢了我的意見后填報的環境工程。雖然是個新興專業,在外甥進校前,也只招收了兩屆學生,但我覺得環境問題遲早是個大問題,學這個專業會有用武之地的。今天,我們遇到的空氣、水、土壤的種種污染問題也印證了我多年前的看法——當然這是后話。四年本科,外甥學得刻苦而扎實。畢業后,他沒有留在高校所在地,盡管那里的一家合資企業開出的薪資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他小小的內心里,選擇了更高的深造之旅——中科院環境學碩士研究生。就這樣,他來到北京,跟著在京打工的姐姐,開始了邊打工邊復習考研的艱辛生活。然而,由于太過辛苦,在考研英語課目時,由于午休時沒能及時醒來,錯過了進考場的機會。倔強的外甥并不甘心,又在北京半工半讀的準備了第二年的考研。這一年,他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北京擁有的眾多的機會,做到了自食其力。
中科院的錄取分數出來后,外甥以英語2分之差再次與中科院失之交臂。當志愿調劑到南開大學時,考慮到家中的實際情況,外甥在無奈中選擇了放棄。
北京,這座外甥為之奮斗了兩年的城市讓他實在不舍。他選擇了自主創業。與他一起踏上創業之路的是八九個來自貴州、上海和安徽的小伙子。他們在一起工作、生活……為夢想努力。
就在事業剛剛起步時,在一次體檢中,外甥被告知很可能患了一種概率極低的基因突變類的疾病。想到過年回老家時,就覺得外甥很瘦弱,如果真是患了這樣一種病……我實在不忍再想下去。
幸運的是,在北京的大醫院再次檢查后,明確的將那種足以致命的病排除了。外甥的瘦弱主要是因為胃部潰瘍引起的——我當然知道,從外甥18歲上大學開始,就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當別的同齡人還在父母懷抱里撒嬌時,他要自食其力,養活自己是最起碼的目標。到處跑,饑一餐、飽一頓,胃部出問題實在不算是太大的意外。
對自己選擇創業,外甥告訴我,這幾年對環保的越來越重視,很多地方都上升到一票否決的最高地位,這些信息讓他感覺到環保行業前途光明。在半工半讀期間吃的苦并沒有白費。
外甥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甘度”,LOGO用的是一只插上柳枝的凈瓶。“甘”的寓意是菩薩手中玉凈瓶中的甘露,“度”意為普度眾生。“取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以甘露之水,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污水處理的難題。”瘦弱的外甥說出了自信。我相信,這帶有阿甘精神和佛家意味的名字會給他帶來好運。
創業伊始,外甥的公司還處在一個藍圖未現的階段,蝸居在一室之內,缺乏的東西太多,有的是夢想和激情以及正確的企業愿景。在這個草創的團隊中,目前,所有的員工都不拿薪水,除去房租、水電——這是目前最大的一筆開支,幾乎沒有什么剩余。外甥說他們畢竟是剛開始做事,最缺乏的是和人打交道的經驗。在為一家江蘇的企業提供服務時,他開出的價碼,對方沒有討價還價當場就接受了。后來操作才發現,這個項目做下來,根本掙不到錢。“要是操作不好,還會虧損。難怪當初對方那么干脆呢。”不過,既然接了活,就得做好。“權當做廣告。”困難并沒有壓垮這個樂觀的小伙兒。
在中國高樓和機會最為集中的北京和上海是外甥創業選擇的兩個地方。也許,名片上的這樣兩個地址才能讓更多的企業對這個年輕的團隊多一些認可。
沒有“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背書的外甥身上,支持他是夢想——一個年輕的創業的夢想。既然方向正確,只有努力。這個夢想,還是有成功的可能。
祝外甥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