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4歲的YY辭去香港中環穩定的金融白領工作,只身前往澳門,成為一名職業德州撲克牌手。
親人朋友都覺得YY瘋了,紛紛潑冷水。好友麥克說:“等你破產了,管你兩周飯?!?/p>
在澳門賭場,YY曾經連續六個月慘敗,跌到谷底。他調整策略,主動降級。隨著牌技精進,心態平穩,YY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穩定盈利。他在牌桌上賺到超過之前在銀行當股票分析師的工資,幾年下來累計盈利接近100萬美元。
職業牌手之路順風順水時,YY卻決定從職業競技場抽身,當一名基金經理。
他再次受到各方質疑。“有誰會把錢交給你管理?”父親問他。
第一年
做資產管理一直是YY心中的夢。然而“大齡轉業”并不容易。他曾經多次面試買方分析師被拒絕。其中一次面試,YY告訴招聘經理,就算高盛給賣方分析師的Offer他也不會去,一定要去買方。對方不相信他。
2012年,YY一邊當職業牌手,一邊管著100萬港幣的資產。他唯一的投資人是一位中學同學。兩年后,他管理的資產突破千萬港幣。
2016年9月,YY在香港發行自己的第一只私募股票基金。
他把打牌賺來的數百萬港元、太太的積蓄都放進基金里——這差不多是他80%的家產。他沒有投資房產,甚至沒有購置自住房。
“只有基金管理者自己把很大比例的家庭資產押注在基金,才是真正對客戶負責的基金,也才是真正信心的表現。”YY說。
YY是價值投資理念的篤定踐行者,他簡要概括自己的投資哲學:“以合理價格投資有競爭壁壘、有長期持續內生性增長的行業,或基本面不斷改善的行業?!?/p>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騰訊(他的買入均價為190港幣),后者的代表是近一兩年的澳門博彩、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及其設備供應商等,他認為“學而思”(TAL)在兩者之間。
目前YY的基金持倉分散在十個不同板塊,其中半導體投入比例最大。他判斷云服務、AR、VR、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創新產業會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產生持續推動。
2017年6月,美國股市半導體板塊出現大幅回調。
YY乘著這個機會加倉,把半導體的倉位從22.8%加到了44.7%。他認為半導體行業的強勁基本面,未來三年都不會改變。
他堅持倉位控制原則:首先,如果板塊的股價繼續下跌,他不會再加倉,因為任何時候人都有可能判斷錯誤;倉位過度集中會帶來過高的波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只有在基本面改變,或者對基本面認識發生改變時,他才會止損。
半導體板塊從7月中旬開始上漲。9月底,很多只板塊內的股票創下新高,如拉姆研究(LRCX)、應用材料(AMAT)等。
遇到看好的板塊回調時,YY會先確認下跌的理由:可能是整個市場投資者悲觀的氣氛導致;也可能是之前上漲過多,投資者鎖定利潤。
“如果整個市場沒有跌,甚至板塊也跌很少,只是個股跌得比較多,那就比較可怕。因為有很大的機會是我們看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堅持持有甚至加倉的話,需要很高的確信程度。因為我們等于在說:市場上這么多聰明的投資人,你們都大錯特錯了!”
從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底,YY為投資人獲得了費后大約29%的累積回報。他的年化波動率為11%,最大回撤3.2%,管理規模從成立時的240萬美元增長到700萬美元。
比誰活得更長
YY去年發基金時,他的太太Cece都不敢跟身邊的朋友提這件事?!昂ε掠信笥淹读怂?,虧了怎么辦?”
四川姑娘Cece和YY相識于2003年。她當時剛加入YY所在公司。YY自告奮勇幫她在電腦上裝了MSN,又把自己加成她的第一個MSN聯系人。
作為YY最親密的人生伙伴,現在她眼里的丈夫不再是那個按部就班、到點撞鐘的工程師,而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這一年來,她看到YY每天卯足勁地工作。他早上7點半準時起床,鍛煉完畢,就撲在電腦前開始工作。“每一天、每一刻,他腦子里都是工作。”她最終被YY說服,把打算存銀行的每個月家庭收入盈余都放進了基金。
2016年基金成立至今,YY跑贏他投資的三個市場的指數:恒生指數、標普500指數、滬深300指數。他的收益幾乎兩倍于他給投資者的期望值:15%。
截至9月底,他的倉位超過九成,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為港股,一成半為A股,不到一成為美國中概股,三分之一為純美股。從持倉市值來看,100億美金以上的股票占了將近六成,10億美元以下的僅占不到一成。從個股倉位來看,最大持倉個股不超過8%,前十大重倉股合計占50%左右。
分散持倉,分散市場,投資大市值公司,加上倉位控制,都是為了抵御風險。
這樣的多元持倉在今年9月港股出現波動時作用明顯。9月,恒生指數跌了1.5%, 但因為持倉里美股和A股的表現良好,YY的基金凈值繼續上漲。在基金成立的最初4個月(2016年9月到12月),恒生指數下跌了4.2%,MSCI China下跌了7.7%,YY的基金凈值只下跌了1.3%。
但YY說自己成績只能算“So Far So Good”(目前看來還不錯)。他很清醒,對于一個資產管理者來說,一年兩年的短期業績沒有意義。因為股票投資是“比誰存活時間更長的比賽”。
如果以一年作為一個階段,他給自己設的目標是未來20年每一個階段都不落在所有基金倒數的1/4。
今年8月我和YY在香港碰頭前幾天,一篇關于某“90后股神”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里提到的年輕人做了4年基金,前幾年都成績耀人,但2017年,他的幾只產品少的虧20%,多的虧40%。
“你很難用短期的結果來證明你是對的還是錯的,你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時間。如果連續10年20年沒有一年是這樣(虧錢)的,那就是成功了?!盰Y說。
“時間不夠、規模太小”,在這樣的現狀下,怎么樣爭取到大資金,盡快把規模做大,這是一年來除了投資本身,YY琢磨最多的問題。
身邊許多基金經理之前在大機構工作,在客戶源、Track Record各方面都比他這樣“草根”出身的人有優勢。
為了爭取新客戶,他做過很多嘗試:跟朋友的朋友見面聊天——大部分時候對方和他不在一個頻道上;做小型講座——“人家愿意聽你講和愿意把錢給你管是兩回事”;他還在公眾號“紐扣資本”上分享自己的投資理念、哲學思考,并連載自己當職業牌手的心得。
如果現有的管理規模算是在打NBA的發展聯盟(NBDL),他說要等達到三五千萬美元的規模,才算成為“正式玩家”,開始打主賽。等到了10億美元,可算得上NBA的主力先發球員了。
王者榮耀
上海80后創業者陳文威和YY因撲克相識并一見如故。YY正式發基金以來,他成為首批投資人,也常在文案、公關方面給YY提一些建議。他說YY是一個“溫和而堅持”的人。
“他不會當即回復我,但會去思考。過幾天會跟我說,我想過了,說可能是這樣這樣。”
在陳文威眼里,YY在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活得很快樂、活得很明白”。
YY依然很熱愛德州撲克,雖然現在這是他生活很小一部分。
當職業牌手時,他每年要打1300到1500個小時。今年他打了大約150個小時的撲克,盈利100萬港幣。他還拿到了今年騰訊和WSOP合作舉辦的世界撲克系列賽中國賽(WSOP China)的資格,將于12月去三亞參賽。
打撲克讓他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訓練。
在牌桌上,選手需要在極短的時間,通過分析有限的信息,克服心理和情緒障礙,做出最理性的決策。但和生活中的決策不一樣,撲克周期短,幾萬或者十幾萬手牌,基本可以證明玩家的認識對錯。這樣牌手就可以迅速地進步。
對YY而言,做資產管理就好像玩德州撲克或者王者榮耀一樣,它是一個更復雜、更有挑戰性、更有樂趣的游戲。
隨著游戲不斷升級,他追求到的愉悅感也愈發強烈。
在基金成立一周年時,YY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說:
“當我們找到內心真正的愛的時候,就如同啟動了一個無窮無盡的能量源泉……所有的阻力和困難,都只是使得這個游戲變得更加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