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充題:(每一題2分,共30分)
1、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2、佛的意思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佛的三德是:智德、斷德、恩德。
3、五戒是: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
4、正念就是指:保持清淨的意念,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 思想、言語和行為。
5、五蘊事:色、受、想、行、識 蘊。
6、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
7、三寶的類別是:化相三寶、住持三寶、一體三寶。
8、法的意義:一般通指任持自性與軌生物解二義。
9、緣起是:一切諸有為法,皆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立,此理稱為緣起
10、在經典中,佛陀通常以十二個環節來解釋緣起(十二緣起支):“諸比庫,什么是緣起呢? 諸比庫,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愁、悲、苦、憂、惱生起。如此,這整個苦蘊生起。諸比庫,這稱為緣起。”
11、《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2、八正道即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13、人是由:四大、五蘊的假合,故又名為有情眾生。
13、六大根本煩惱是指:貪、瞋、癡、慢、疑與不正見。
14、佛經中,對三寶的譬喻:佛 是大醫王;法如藥;僧如照顧患者的護士。
15、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緣起性空
16、四法印是:諸行無常,諸行無我,涅槃寂靜,有為苦之苦法。
二、判斷題:(選正確解釋打√,錯誤解釋打×,每題三分共18分)
1、無明:不如實知見之意,即暗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項或道理之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癡為其自相,無智、愚昧,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認識。 ? 判斷: ? √
2、有人說智慧的產生來源于興趣廣泛,無所不知。 判斷: ? ?×
3、五蘊中的色是由地水電風構成。 判斷: ? ?×
4、人是眾因緣和合而生,故名人生。 判斷: ? ?×
5、內心起瞋恚,要以慈悲觀對治。判斷: ? √
6、“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稱為三法印。 判斷: ?√
三、選擇題:(每題兩分,共18分)
1、學佛應 D 為首要?A:布施 ?B:正定 ?C:持戒 ? D:正見
2、三毒之一的“貪”,要以_D_之法來對治? A:慈悲 ? B:禪定 ? C:智慧 ? D:持戒
3、以下哪一種不屬于六道__E_? A:天道 ? B:畜生道 ? C:人道 ? D:餓鬼道 ? E:菩薩道 ? F:地獄道
4、不綺語是指不說__A_的話? A:無意義 ?B:粗魯 ?C:挑撥離間 ? D:騙人
5、以下那個不屬于十善業_C__? A:不邪淫 ? B:不殺生 ? C:不飲酒 ?D:不兩舌
6、修行不問是與非、有理與無理,這是 C 心呢? A:慈悲心 ? B:無謂心 ? C:平等心 ? D:清凈心
7、三法印是辨別佛法與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 C
A:持戒,修定,發慧
B:布施,忍辱,禪定
C: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D:供養三寶,常念阿彌陀佛,做早晚功課
8、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 A A:四圣諦、十二因緣、八正道 B:中道實相 ?C:諸法性空。
9、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意譯為 C A:三種菩薩道 B:萬德莊嚴 ?C:無上正等正覺。
四、問答題(每一題7分共35分)
1、你為什么學佛?
2、通過學習佛法你怎樣做能使你的家庭和諧?3、學習佛法是解決誰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4、明白緣起對自己有什么幫助?5、怎樣做到在人群中管住自己的口,獨處時守住自己的心?
一、填空題(每小題5分):
1、三寶是:
三藏論是:
? 佛的三德是:
2、法是何義?有幾種法?:
3、十二緣起是:
4、五蘊有那些,分別是什么:
5、六因四緣五果:
6、聞法四種功德:
7、佛教的核心思想:
8、緣起法是:
? ?四圣諦是:
9、什么是阿羅漢:
? ?什么是菩提心:
10、二重三世因果有那些:
二、簡答論述題(每小題25分):
1、如何學習佛法?
2、你學到佛法如何在生活工作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