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一個關于攝影和繪畫的小東西《高光時刻》,沒想到讓我火了起來,好多人都說我沒想到你這么有氣質,思想居然也能這么討人喜歡,我聽后覺得怪難為情的,因為我歲數小臉皮薄又不善表達。此刻我正聽著李宗盛的歌,心情舒緩、面若桃花,連吹牛都覺得愈發從容。
當時寫高光時刻,是工作原因初涉攝影,完全不知道害怕,因為對于攝影我完全不懂,無知無畏所以不知道該害怕什么。現在想過一些,也失敗過一些,到現在居然因為有太多疑問和不懂,越來越不自信的害怕起來。前幾天虛心求教高人指路,又有了新的收獲。
1、不對勁的照片。一個好的照片即使不配文字也應該可以清楚的向我們訴說。背景沒有交代清楚,主體在干什么也沒有交代清楚,“你這張照片你不覺得不對勁么”。
2、景別不同情感不同。根據攝影攝像的鏡頭距離不同,可以分為:遠全中近特。遠是大背景,交代時空環境,有鋪墊作用。全是從腳到頭的全身,有對象清晰的心理感受。中是從膝蓋到頭,突出動作變化,符合人的視覺習慣。近是從胸往上,突出外觀和情緒。特是特寫,從肩膀開始,突出細節和心理感受。帶著這幾個含義再去看電影,會覺得電影訴說的很明白。
3、相機不是最關鍵。一個好照片的完成需要大概兩個步驟,拍照和后期,后期也叫二次創作,是調整和光線和色彩。最近我找到一個APP叫snapseed覺得還不錯。學美術構圖和畫面飽滿,是我在請教高人時最先被提到的兩個要素,想來應該極其重要了。
如果只是將高人說的術語記住就認為已經掌握了要領,那么我只是在不懂實踐的敷衍自己,更違背了我的初衷:書寫可以逼著我去思考。于是,為了獲取新的細節,我又搜索了一些以前從沒關注的東西,還看了一些有意思的視頻,甚至還要整理錄音去發現新的亮點,現在好了終于華麗轉身,已經從原來的“糊涂”到現在的“越來越糊涂”。
——可是,如果就此滿足那就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