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緒,就是孤獨感。說起來,孤獨感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我們都碰到過,卻很少有人深入思考過。有時候明明是一個人,卻不會覺得孤獨,有時候身在鬧市里、人群中,卻覺得孤獨得無法忍受。
根據(jù)英國精神健康基金會的研究,現(xiàn)代社會,年輕群體感到孤獨的人,比老年群體要多很多。
為什么長期的孤獨感對人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它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和壽命也有損害,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抗孤獨感。
孤獨感從何而來
沒有人會喜歡孤獨感,覺得孤獨感是一種舒服的狀態(tài),它會讓你很難受,但是你想過沒有,既然孤獨感對我們是不好的,那么為什么在進化的過程中,它被保留了下來呢?
根據(jù)綜合的科學研究,孤獨感就跟疼痛、饑餓一樣,是人類的一種生理預警機制。
我們都知道,人的野外生存能力是比較差的,不像動物,跑得快、有爪子、有獠牙,所以原始的人類,要群居協(xié)作才更安全。如果落單了,危險性會大大增加,可能會成為野獸的午餐。所以孤獨感,是為了讓人感到威脅和恐懼,趕緊回歸群體。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孤獨感常常會伴隨著失眠的癥狀,因為強烈的不安全感,會讓你隨時保持警覺,說白了,孤獨感的存在是為了救你的命。
而到了現(xiàn)代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讓人們變得更加容易孤獨。但是,匹茲堡大學的布萊恩·普利邁克教授,在調查了1700個從19到32歲的年輕人后發(fā)現(xiàn),只有社交網(wǎng)絡的重度使用者才會感覺孤獨。如果只是把互聯(lián)網(wǎng)當做工具,查查資料、跟人聯(lián)系,你是不會有孤獨感的。只有漫無目的地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刷著玩,而且加了一堆不熟悉的人,你看這些人的狀態(tài)才會讓你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因為在網(wǎng)上人總是會表現(xiàn)出自己的生活比看起來好,這容易激發(fā)出攀比和負面情緒,讓你覺得別人的生活很精彩,自己很孤獨。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年輕人比老年人在現(xiàn)代社會更容易感到孤獨。因為年輕人里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人更多,另外年輕人的生活也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好多年輕人可能為了一份工作背井離鄉(xiāng),一個人到大城市生活,或者沒有結婚,也沒有伴侶,所以他經(jīng)常會感到強烈的孤獨。
偶爾孤獨是沒關系的,但是長期感受孤獨感對我們是有害的。
孤獨感的危害
為了擺脫孤獨感,人們更容易做出危險舉動和壞的決定。比如暴飲暴食、酗酒、吸毒、危險性行為,但是這是心理層面的。
長期的孤獨感對人生理的危害,不亞于吸煙和肥胖造成的各種疾病。長期的孤獨感相當于每天吸15支煙,相比普通人,孤獨的人有26%的概率更早死亡,而且孤獨對于一個人的頭腦和基因都有損害。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就像之前說的,孤獨感本來就是一種生理預警機制,會影響你體內的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統(tǒng)。長期的孤獨相當于,人長期處于壓力狀態(tài),體內的炎癥也會增多,而且你對負面信息和威脅的感受力會加強。這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讓你陷入更多的恐懼焦慮當中,也會變得更加孤獨。
而尋找使命感,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定目標,尋找你生命的意義,哪怕就是經(jīng)常幫助別人,都可以幫你對抗孤獨感。有使命感的人不容易迷茫,你會朝著一個確定的目標努力,就像《精英日課》的萬維鋼老師經(jīng)常說的,你要尋找“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
在社交網(wǎng)絡上的最大有效溝通效率是人與人當面溝通效率的30%。也許這個數(shù)字能夠進一步解釋群體性的孤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