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趕早的重要性?
出國要趕早,買房子要趕早,炒股(炒作概念)要趕早,太晚容易當接盤俠。
大家都知道的正確的事,就沒有意義。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正確的事,才有價值。
趕早的原理在于,搶占稀缺性,當大家都做了的時候,就不稀缺了。
2、如何提升商業分析能力?
商業分析能力最終體現在賺錢上,因此最有效的鍛煉辦法是買點股票、做點生意、創點小業。
推薦文章:馮大輝的《大淘寶流量的前世今生》(公眾號小道消息)
3、情商重要不重要?
在沒有特別長的長板之前,情商是很重要的。
當有了特別長的長板,可以搭配其他有情商的人。
一個結論是有前提條件的,一方面是時代(社會)的前提,另一方面是技術的前提,還有人的層次的前提。
4、知道和去做的區別?
真是天壤之別。
去年就知道了,要寫自己的做事原則,一直沒有去做。
直到發現了有原則的優點后,才去寫出來。
5、如何看待打擊?
當一個人遭遇打擊,如果打擊力度太大,超出人的彈性范疇,人被打倒了,這打擊就沒有什么意義。
如果沒被打倒,或者人的彈性很大,能夠恢復,這可能是一種成長。(看《天才搶手》有感)
而人的恢復能力跟周邊的幫助有很大關系。
如果一個人總是被挫敗,一系列愿望都達不成,可能會形成一個可怕的自我理念—他的愿望注定不能實現。
6、生活中的類比?
得到的“每天聽本書”包年服務和亞馬遜的“Kindle Unlimited電子書包年服務”是不是很像。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很少有完全創新的商業模式,普遍存在的是借用和改進。
7、團隊里為什么需要有不熟的人?
熟人團隊做出的決策水平可能低,因為大家相互照顧面子。
如果團隊里有一個陌生人,做出決策時,就會更講究理性判斷。
8、需要日程表嗎?
日程表是工具,要把自己放在比日程表重要的位置上,不能被日程表限制。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總有些重要的事,沒法提前放到日程表上。
轉自“Patty寫寫”公眾號,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之前整理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需要靜下心來寫點東西。
暫定,寫個“一千零一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