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的不和諧通常是由價值觀差異引起的。“最近閱讀了《心想事成的藝術》,心中感慨良多,“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對懂得的人才有意義”。每當靜氣凝神讀書時,總會有一兩句能感動自己。當作者闡述價值觀概念時,我深有感觸。依據性本惡的倫理觀點看人時往往歸結于利益沖突,但從性本善的角度去理解人時,總能把人際關系的沖突放置在價值觀維度上。每個人都有一個積極的動機,人的愚昧無知恰恰會忽略這一點,而在心里不斷給他人定性,但不管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從人性人欲出發,而非天理,天理為何?即是萬物并存于人心。
兩個獨立的個體開始相處時,總能因為彼此不熟悉而執以恭敬,少不了謙讓忍耐,但時間推動著各種事件發生后,價值觀的契合問題開始浮現出來,戀愛如此,工作也不例外。工作經歷中也見過不少種類的人,類此總總,每一類人都有對人生不同的詮釋和理解,或深或淺,不問善惡,總歸是不同路的。我們只能做的是認清自己腳下的路,如果有幸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物,與他人的不和諧,就當是分別在彈奏不同的曲子,進行曲、小夜曲、甚至搖滾,你總不能要求世界上只有一種聲音吧?一潭死水出來的只是惡臭,大江東去的方是大海。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在王門四句教中道出了此種真意,忘記善與惡,存萬物方能逍遙于人生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