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乾隆初建的秀山,在歲月的流轉中漸漸雕琢成一幅溫婉的歷史畫卷。于時光深處,細細探尋那些悠遠的痕跡,三合場的置縣、煙麻坪的土城,以及歷經滄桑的北門廊橋,都在無言中訴說著這片土地的過往。
那時的夏景馥知縣,選址煙麻坪筑土城,為秀山定下了最初的基調。四門之名——森秀、炳秀、鐘秀、涵秀,寓意著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期許與希望。歲月如歌,到了嘉慶年間,陳人驥知縣又為土城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建為石城,門名亦有所更迭,而每一處變遷都映照著時代的烙印。
歷史的筆觸中,總不乏情感的濃墨重彩。那口吳森知縣為解決城內軍民飲水問題而命令掘出的八卦井,不僅僅是一口井,更是人們心中的一份安寧與依靠。昔日的天后宮,如今雖已不在,但其在西街的歷史痕跡中留下的,是那段烽火歲月的記憶。
時光荏苒,至2006年北門廊橋的修繕,再到2011年的西街綜合整治,秀山縣的每一步發展都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修舊如舊的原則下,西街的歷史風貌得以恢復,而今的西街,已不再是單純的歷史遺跡,更是人們心中的一片情感寄托。鳳翔樓、碼頭牌坊、古街老巷……每一個景點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秀山西街,這片位于秀江縣西部的土地,沿梅江河兩岸延伸。其地質地貌獨特,屬于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交織。而這里的氣候更是宜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讓秀山四季如春,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
游客中心的建成、人行索橋的架設、濱河棧道的鋪設……每一項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都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活力。而那些15個旅游景點更是如明珠般散落在西街的每個角落,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
站在這片土地上,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活力交織,心中不禁涌起萬千情感。秀山,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將繼續書寫著它的傳奇。
讓我們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不忘回望那些被歲月雕琢的歷史痕跡,感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秀山,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等待著每一個人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