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后,坐最喜歡的5路公交到前門站。隨后,跟著導航通過一段小胡同(走來這個小胡同倒頗有情調和藝術氣息的),曲徑通簫處――新簫笛逸家,現叫國簫館,也是今天的音樂趴站點。
? ?到達音樂趴現場,上半場已結束,很遺憾錯過了小代老師和蔣老師的精彩表演。代老師的西藏風簫曲即興上場。吹奏的第一段,給人一種清涼感,就像山間、竹林深處流淌的清泉,沒有人也沒有物,只是泉水在流淌;第二段情感要復雜一些,讓我從開始的平靜到哀怨孤獨苦悶,最后經過掙扎終于豁然,敞開心扉立于天地間。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此感,絕不會在下一時刻有相同感受,我認為這便是代老師“即興”的出神入化之處。
? ?飛哥彈了兩首,我記得第一首是《化繭成蝶》。聽來像是山間的泉邊,蝴蝶繞飛;竹林深里,鳥兒鳴叫;像是“有意”為代老師的第一個場景和畫面增添些許生機和活力。第二首好像叫《碧水云天》,這一首讓我聽到了孩童的嬉戲,草原上的馳騁,輕歌牧羊,還有躺在甲板上等海風拂面;感覺像是自己到了一個好美的地方,多么希望時間得以定格。
? ?意猶未盡,告別今晚。臨走看見小代老師,得知他回來已經一個多月了,看來我至少有一個月沒來逸家了。記得第一次走進簫笛逸家,代老師給我吹了一首曲子,聽著聽著我眼眶竟噙滿了淚水,不只是激動還是感動(明明是個少淚的女漢紙的)。后來,有空就會來簫笛逸家,跟前輩們學簫,也聽他們聊生活講簫,還常在逸家蹭飯吃。
? ?時間太晚了,就這樣結束吧,縱然和簫笛逸家還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根本沒講,包括和我的簫的故事。只能等以后啦~
后記:說說這篇文章的標題吧!之所以叫《我和簫笛逸家》,一來是因為關于對代老師和飛哥音樂的簡單評述全是我個人感受,無關乎他人甚至演奏者本人。二來是因為我認為人的眼睛和耳朵都有可能欺騙你,唯有自己親自經歷過,才能有深刻體會和真正的認識。所以,我想,講述我和簫笛逸家的故事是向大家介紹逸家最真實和真誠的方式。當然,如果大家想認識簫笛逸家,也是只有經歷過才能真的知道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