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人們開始佩戴口罩。起初口罩是特殊崗位的職工的標配,比如我父親退休前所在單位就給他們發十幾層棉紗厚的大口罩,又厚又重,戴在臉上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一些和粉塵打交道的工種如果不戴口罩或者過濾面具就會罹患塵肺病等職業病,而醫院的醫生護士戴口罩則是為了防備細菌病毒,因此早期戴口罩的人是為了工作需要。
進入新千年后,霧霾成為了我們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很多人一到戶外就會戴上口罩,希望能夠通過口罩來過濾空氣中看不見的微小顆粒。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口罩都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因為霧霾不同于工業粉塵,它的體積更小。一般的民用口罩可能無法有效防御其危害,尤其是一些花里胡哨的民用口罩,造型各異,材料五花八門,為了美觀還做上了卡通圖案。但是這些口罩的鼻翼部分留有很大空隙,別說微小的霧霾顆粒,就算是工業粉塵也能輕易通過這個縫隙進入呼吸道,所以有些口罩防霧霾的作用實際上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而真正能起點作用的口罩是那種帶鼻夾,有過濾口的標準口罩,不過這種口罩的造型難看(白色,灰色),味道較重(化學纖維的味道)。比起那些五顏六色的布口罩和網紅口罩,這種看起來是車間使用的口罩造型很土,戴著上街很不美觀,估計一些愛美的年輕人寧愿大口呼吸含霾空氣也不愿戴工業口罩。
我們能在公共場所看到很多戴口罩的人根本沒有正確佩戴:有人用口罩捂住嘴卻露出鼻孔,還有人低低地將口罩頂部緊貼鼻尖。這樣戴口罩完全是在自我安慰,粉塵和霧霾顆粒可以隨著呼吸的氣流輕松進入鼻腔。
實際上,很多人戴口罩是為了趕時髦,比如模仿明星。名人戴口罩的心態其實很復雜,一方面他們需要別人關注自己來維持熱度,另一方面又不想被別人隨時隨地地認出自己,所以口罩成了他們的面具。而很多普通人戴口罩也不全是為了空氣質量,他們也是看上了口罩的面具功能,既可以名正言順的掩蓋自己的面孔,又不會引人懷疑。倒不是說這些人心懷鬼胎想做壞事,他們只是享受這種神秘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