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
―1―
陽春三月的傍晚,你一襲天青色旗袍,高高挽起的秀發。一個人漫步而走,走在這楊絮滿天的季節,蓮步輕移,舉止優雅。你走上這座木橋,低頭是緩緩流淌的河水,抬頭是紅遍漫天的彩霞。斗轉星移,月亮悄悄升起,天色漸晚,空氣清涼,月色清冷。
你看著那一輪月亮,神色溫和,目光迷離。你卻不知道,你欣賞月亮時,也有人欣賞你,欣賞你窈窕的身姿,迷人的氣質,波瀾的人生。你就如天邊的彩霞,抬頭時你在天邊,低頭時你在眼前。仿佛兩人身在錯亂的時空,永遠不能交匯。他的心就像一楊絮,飄散在這無主的季節。
那站在橋上的人是張充和,那站在樓上的人是卞之琳。
―2―
我心疼卞之琳,他苦苦追求她十年呀,你知道十年是什么概念嘛?那可以讓一個小伙子步入中年,也可以讓一個中年人遲暮到晚年。十年滄海可以變桑田,海會枯,石也會爛。唯獨,卞之琳對她的感情沒有變。
我發呆了很久,我不知道是一個散發著怎樣魅力的姑娘,可以讓一個人心甘情愿的追求十年,我也不知道這個姑娘有多么高的標準,遲遲沒有答應他的愛。
后來,我才知道,也許,張充和,被溫暖過,被感動過,就是沒有主動的愛過。
原來,感動不是愛情,愛情不僅僅是感動。
―3―
張充和是民國著名的才女之一,雖然沒有林徽因,陸小曼有名氣,但是,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普通人。其實,她更多的是以合肥四姐妹的形式出現。
她們是合肥最有名的花朵,張充和也是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教育家。姐姐們都是才女,你們可能最多聽過的是沈從文與張兆和。
張充和是一個喜愛昆曲的女子。《牡丹亭》就是昆曲最著名的代表。張充和跟她的姐姐們很不同,她的姐姐都是喜歡一些文學什么的,她喜歡曲子。
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了,她小時候喜歡自己玩,用現在的話說,她喜歡獨處。
那一年,北平,沈從文家客廳。
卞之琳像往常一樣去沈從文家做客,他卻不知道當他踏進大門的一瞬間,他的前半生就已經跟一個女孩子糾纏不清了,可惜,只是一個人的一廂情愿,一個人的似水流年。
張充和因為要考北大就暫時住在了沈從文的家里,所以,他們相遇了。民國女子都喜歡穿旗袍,張充和怎么能例外呢?
那一日,她是穿天青色的旗袍,宛如一朵盛開的墨蓮。這讓卞之琳心神蕩漾,一見鐘情。或許,卞之琳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會愛一個女孩那么深吧。
我想呀,現在的我們再也不能愛一個人十年了,不是我們不能了,是這個社會不能了,如果,把卞之琳放到現在,我不敢保證他會不會苦追她十年,
終究,時代造英雄,終究,美人負癡情。
卞之琳開始展開攻勢,他的追求方式跟沈從文的一樣,也是寫情書,但是,跟沈從文不一樣,他寫的斷斷續續,寫的也柔情怯懦。沒有沈從文寫的猛烈,也沒有沈從文那樣的永恒。
張兆和跟張充和也不一樣。前者,厭煩了沈從文就向胡適告狀,這好歹也不是一潭死水,只要有事故,就好有故事。可是,張充和卻不是這樣,她跟沒事人一樣,一封也不回。
張充和冷漠的態度,讓卞之琳很苦惱,但是,卻也無從下手。追一個人最害怕遇到兩種情形,第一,你無論不管怎樣追她,她就是古井無波,任你狂風暴雨,我自穩如泰山。這樣的你最好放棄,人家已經明確的暗示你,我不喜歡你,你死心吧。這樣也好,沒有耽誤你,也沒有浪費你青春。
第二,她明明知道你喜歡她,她也跟你一起談笑風生,也一起玩耍,但是她就不往愛情那方面扯,你對她的好她都接受,但是,就是不答應你。這樣的,你也放棄吧,沒有結果的。
男人女人,一定都喜歡被追的感覺,但是,不一定喜歡你。
后來,思念的潮水淹沒了卞之琳,沒有辦法,卞之琳選擇了逃避,他以為只要離開了,就會放棄。就會停止對張充和的思念,但是他還是錯了。他對她的愛,已經成為了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在百般思念無奈之下,卞之琳終于寫出了那首傳世的名作《斷章》。也正是這樣的名作,讓人記住了那個斯斯文文的書生。
―4―
后來,張充和因病休學,去了蘇州。
卞之琳也去了蘇州,可以說,在蘇州的這段時間,是卞之琳最美好的時光了吧。
煙雨江南,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美不勝收。那時,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小雨淅淅瀝瀝,水也清涼,人也清涼。
虛弱的張充和在卞之琳的陪伴下,一起行走在古老的姑蘇城,走在青石鋪就的巷子里,也曾看過拙政園的秀氣,也曾領略過寒山寺的古樸與莊嚴。
在卞之琳的眼中,張充和就是畫中人,是女神,只看恭敬的膜拜,不可以肆無忌憚的接觸。
雖然,陪伴了她挺長一段時間。但是,始終沒有贏得張充和的芳心。
有人曾經問張充和,你為什么不喜歡這樣癡情的男人呢?她回答:“我們的愛好,性格都不一樣,愛一個人怎么能將就。”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轉千回都不跟你講,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載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樓去!
南村外一夜里開齊了杏花。
苦追無果,卞之琳又一次選擇了逃離,這一次,他走的更遠了。他去了英國,選擇用異國他鄉的距離,來隔斷自己的重重思念。
愛戀一個人是幸福的,也是心酸的。你愛她,她的一舉一動,你都會牽腸掛肚。什么距離,什么時間,都不能阻隔你對她的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
一九四七年,沈從文家,張充和認識了當時北大西語系教授傅漢思,他是德裔美國人,對中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感興趣,他們是一見鐘情,像磁石一樣相互吸引,相識七個月后,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
感情就是如此吧,苦戀十年,思念十年的人,卻抵不過相識七月的人。誰對誰錯呢?
多年后,他們重新相遇,或許已經沒有當年的一往情深,但是,看著眼前這個滿頭銀發,慈祥端莊的老人。
卞之琳終于釋懷了。或許這個女人沒有愛過自己,但是自己深愛過她,知足了。
二零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張充和在美國逝去,享年一百零二歲。
從此,昆曲界的梅花凋零,民國傳奇故事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