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習慣類工具書的根本性標準,在于可實踐性。
有許多該類型的書,把自己的方法吹得天花亂墜,但看完之后,生活并沒有因此而改變,而自己也并沒有因為”閱讀“而變得更好一點。浪費了時間,也浪費紙張。
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第一,觀點美麗,卻不現實。譬如,狠下心辦幾萬元的健身卡,激勵自己減肥--普通的工薪階層,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與閑錢,能下這樣的狠心呢?第二,是能實踐,但很難堅持,忽略了”意志力“的上限。比如,每日要求做8組深蹲,外加plank 3組、單個部位6組中高強度訓練,最后再加1小時跑步。晚餐只能水果、蔬菜、稀飯,頂多煎一個無油的雞胸肉。這樣的確能減肥、塑性,效果很好,但卻忽略了人的意志力是有閾值的這個事實,一兩天可能還行,但時間一長,許多人就堅持不下來。
我們總是在自我放棄與自我鼓勵之間徘徊,在一個狂熱地吃完了整桶肯德基全家桶之后的深夜,祈禱著第二天奇跡降臨的意志力。
孔子曾概括《詩經》的內容--“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這本《微習慣》的內容,也可以用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來概括-“做”。
這本書的唯一要求,就是“開始做",但做的同時,不給自己提過高的目標,或者過多的要求。“做1個”的目標就好--鍛煉身體,每天的目標就只”做一個俯臥撐“,這樣的目標使得你很容易就能堅持。訓練寫作,每天寫5個字,目標小到你根本沒有借口不去行動。
好處有幾點:1.跳過了臆想的階段,跳過了大腦給你的恐怖印象,讓任務的難度不再被潛意識的腦補所擴大,你直面了這件事本身,這使得你能客觀地體驗行動所帶來的困難與阻力,而不是被它嚇倒。2.持續性地行動,會產生滾雪球效應。剛開始行動時,需要較多的意志力,但保證持續無壓力地堅持,讓行動的力量像滾雪球一樣增大,從而形成了長期的習慣,這時候便不再需要費太多意志力,便能積極地行動。
培養“微習慣”的建議:1.不要同時培養太多微習慣,每段時期最多不超過3個。2.記錄與反饋,認真地對待微習慣養成這件事。3.一開始就要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微習慣。4.不要給自己設定“超額”目標,可以并鼓勵超額完成,但不要把它看成固定的、有壓力的目標。5.觀察習慣養成的標志,學會獎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