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畫堂春》
很久以前我記得有人問我為何取名“兩忘生”,其實日子久了倒還真就想不起來。近來重新翻看《畫堂春》,讀到“一生一代一雙人”時,驀地想起,當初就是為了這句而心中悸動。納蘭的詞美意境也很清幽,總能在細微中捕捉感人的畫面,打動人心。“一生一代一雙人”字字簡潔卻意味悠長,原是情深,奈何緣淺,有情人最終難成眷屬。有人說是寫他青梅竹馬后來卻入宮的表妹。
一入宮門深似海,后宮女子,大抵半生都出不得皇城,而作為皇帝的宮妃,更是成了別人無法窺視的禁物。我常常想,皇帝一人后宮佳麗三千,不是每個后宮女子都深愛他,她們的任務無非是為皇家開枝散葉,后宮爭寵雖是常有之事,但在每個女子心底,大概會藏著那么一個人,在清冷孤寂的夜晚,在記憶中閃現。他的眉眼他的笑,偶爾會讓籠子般的生活閃過一絲甜蜜,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后的嘆息。彼時的容若為三等侍衛,扈從于康熙身邊,那個他曾摯愛的女子,如今成為皇帝的枕邊人。納蘭的痛苦,可想而知。自古情深不壽,納蘭本是多情之人,偏偏又很癡情,太過敏感的心讓這份痛苦來的更激烈。
“飲牛津”系晉張華《博物志》:“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來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搓上,多資糧,乘搓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諸次飲之,此人問此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君平則知之。”,故飲牛津系指傳說中的天河邊。這里是借指與戀人相會的地方。情深至此,實屬不易。有詞“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份難得,到底讓故事中的女子得到了,縱使不能相守,卻也看到了這個男子的一片赤誠,夫復何求。納蘭用這個典故,表達自己堅持不懈的決心。哪怕可遇而不可求,哪怕耗盡榮華富貴,也要用盡一生去等待。有時覺得納蘭太像一個女子,他有著對感情的執著和決絕,又有著那份細膩和敏感。我們知道最后他沒有等到,他迎娶了妻子盧氏。命運輾轉流離,戀人在宮中郁郁而終,而納蘭的心底,亦是遺憾和憂愁遍布。思念煎熬著他的內心,讓他在自己的悲傷里沉浸,忘了身邊那個溫婉的妻子。連顧貞觀都說:“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他心有別戀,她是知曉的。盧氏是個從容大度的女子,她不爭不鬧,悉心照料,是個完美的妻子,直到她因為替容若生子而溘然長逝,他才悔悟到,盧氏對他的愛,從不比他對入宮表妹的愛,少一絲一毫。此后他寫《青衫濕遍》,悼念亡妻。斯人已逝,徒留悲傷。
塵世中從不缺少這樣的故事,茫茫人海中,總有一人讓我們心心念念,無法釋懷。哪怕由于世事變遷,最終無法牽手,那個人也會生根在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在漫長的夜里悄然翻涌成如海的回憶。我愛你,你愛她,燈火如豆,你可知當你立在窗前呆呆出神時,我亦在望著你的背影,心疼你也心疼我自己。那個時候,寧愿我比她更早認識你,甚至寧愿我們未曾相遇。那么也不必此后的百般糾葛了。人這種生物,是最最易變的。愛的忠貞,也恨的決絕。如果上蒼許他陪你一生,愿你們都能成為彼此的唯一。
這個世上,多的是有緣無份,情深如納蘭,卻屈指可數。大都是在這世俗的磨礪中,漸漸褪去最初的激情,套上生活的枷鎖,經年之后,你會突然覺得,相守索然無味,快樂淹沒在柴米油鹽中,浪漫被時光洗滌得面目全非。這是世上很多愛情故事的版本,當今社會的離婚率高居不下,愛情似乎是一件奢侈的東西。那種深情,在人海茫茫中更難尋覓。只是我依舊愿意相信,愿意期待,這物欲橫流的世間,能存在這樣一份真情,值得我們去“相對忘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