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咖的繪畫作品價格高,只是源于炒作么?
網上一些非繪畫專業的名人大咖曬出自己的繪畫作品很有大家風范,不得不說演戲很厲害,畫得也很牛。
隨之而來的是頻頻爆出明星公眾人物繪畫作品價格連連上升,有的甚至超過了專業知名的畫家,一些人將這些統統歸結于“炒作”。
對于那些明星的作品不乏一些藝術價值,價格的提升可能受到多重原因的綜合影響。
其實不只是明星,知名的畫家其作品的價值飆升也是受到一些包括炒作在內的綜合影響,古今皆如此。
1.資本運作
明代的畫家仇英,有一幅手卷叫《子虛上林圖》,這個手卷是一個商人給仇英的命題作文,商人的母親要過七十大壽,就請仇英為他母親畫一張畫。商人大概給了仇英十萬大洋,讓仇英暫時不要畫別的畫,專心畫好這張畫,仇英用幾年時間完成了《子虛上林圖》,后來這幅畫成了中國美術史上很著名的作品。
國內一些知名畫家在最開始作品的價格的飆升都是源于幕后推手的資本運作。
你畫的再好,得不到那些大企業家伯樂的青睞,只是一些收藏愛好者追捧,其價格是得不到質的飛躍的。
吳冠中、石奇在業界地位顯赫在早年都是得益于華人首富王健林幕后推手之力。
正像王健林所說: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2.媒體炒作
徐悲鴻在四十年代,經常看報紙,他還要別人收集各家信息,如果這個星期報紙上沒有出現他徐悲鴻的名字,他會一個星期都郁郁寡歡,哪怕是罵他幾句也行,他就是要保持出鏡率,保持關注度。在那時他還有一些說不清的緋聞,總之正是這些有爭議的話題,讓徐悲鴻備受關注,將徐悲鴻的“馬”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對于網絡媒體盛行的年代,明星隨便發個狀態就有幾十萬上百萬的關注度,媒體炒作、粉絲追捧、明星效應、光環效應也讓他們的作品得到很好的包裝和傳播。
3.價值高本質源于“租”貴。
不管是明星還是畫家,其作品價值高原因很多,最本質的是這些明星、畫家的“租”貴。
舉個例子簡單理解下這里“租”的含義:
假設一個畫家出去打工一年能掙10萬元,他畫一年的畫掙500萬,畫家只有在對方給500萬才去畫畫而不去打工么?肯定不是,就算畫賣450萬,他要堅持畫;賣400萬他也堅持畫。也許你只要給他20萬以上他就會賣,但是現實是你很愿意支付500萬去買,這其中相差的480萬就是“租”了。
也就是說只要是價格在他的心理最低預期之上他都會去做,心理最低價與目前實際價之間差值就是“租”。“租”會因為其影響力、稀缺性、本身的價值等等因素變化而變化。
現在電影演員里一些小鮮肉的費用很高,有的整部戲下來需要幾千萬甚至上億,我想說你覺得只有給他們幾千萬他們才會去拍么?幾百萬他們會不會去?
對于“名人大咖的繪畫作品價格高,只是源于炒作么?”這個話題有沒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后邊新的內容會更精彩!
美術視覺,帶給你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喜歡記得點擊關注支持,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與我交流。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配圖精選自網絡,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