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回想起那位我曾經遇到過的大姐。叫她大姐是因為她當時的年齡和我們父母相仿,不到50歲吧。那時她租住在我們宿舍,在讀我們學校的在職博士,說是在職,她說她已從上海辭職,專程來北京讀博。她籍貫是浙江,和父母一直居住在上海。
在我們一生中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大部分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是過客,沒有太多交集,也沒有太多印象。但這位大姐對我來說雖然沒有什么交集,可是她已經深深印刻在我的人生記憶中。
我記得大姐的衣著很特別,不是生活在魔都的職業女性那種簡潔大氣亦或是魔都特有的時代感,她的衣服和她的人一樣很有特色??傊砩舷碌臍赓|和魔都這個詞很不融合。不高的個頭,留著齊耳短發,白白細細的皮膚,臉上時常笑瞇瞇的。無論何時她的頭發就好像是剛澆了一層油一樣,感覺黏糊糊的,而且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味道。冬天,大姐會穿一件紅底的花棉襖,感覺就像是媽媽那個年代結婚時穿的一樣。夏天,她會穿一件花花的半袖很像廣場上老奶奶的風格,或是一件像少女穿的花花的連衣裙。我記得有一次,她穿了一件大紅色的半身裙配著她那過時的棕色西裝褂和老舊的白色旅游鞋,很是不搭。大姐的風格多變,經常讓人哭笑不得。關鍵是她好像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穿的衣服有多奇怪,反而很樂在其中!
大姐不光穿衣服有特色,生活習慣也跟一般人不一樣。她從來不用洗面奶洗頭膏什么的,洗臉只用白醋,洗頭只用蜂蜜,就洗衣服比較正常些,只用肥皂。我感覺大姐好像是從古代穿越過來的,她從來不上網對身邊發生的新聞一概不知,而且她好像也沒有什么興趣,她居然不知道周濤是春晚的主持人!她用的手機是很老的諾基亞,2014年的時候居然有人在上海用諾基亞?她用的電腦也是樣子特別奇怪,感覺年代特別久遠。而且她還不會打字?我想說作為一位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白領不會打字怎么混呢?大姐真的是刷新了我們的三觀。問題是,人家絲毫不覺得這是什么問題,每天該干嘛干嘛,絲毫不理會也不參與我們的討論。大姐每天背著一書包書早出晚歸上自習看書,也從來不見她有什么朋友給她打電話,也不見她和其他同學有什么交流,我感覺大姐就只是活在她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樂。
我們經常在大姐不在的時候討論她到底是已婚還是未婚,終于等到有一天晚上大姐為我們揭曉了謎底。她說她從來沒結過婚,她一直在等她的白馬王子,她還給我們講她上學的時候是?;ǎ舯诤芏嗄泻⒆佣甲非笏?,但她一個也沒同意。大姐在說這些的時候,我們都在酸溜溜的起哄,因為我們覺得大姐在吹牛,而人家根本不在意我們的態度,繼續地講述她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少女,充滿了期待和小興奮。其實這個答案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意外,我們早就猜到了大姐肯定是單身,因為像大姐這樣的人,有誰能跟她匹配呢。
我很奇怪大姐為什么這么大年紀了還要一直埋頭學習,大姐總是笑呵呵地說“活到老學到老嘛!”我記得有一次大姐和我說她要開公司,我當時也只是隨聲附和了一聲,其實心里是非常小看大姐的,覺得像她這么奇怪的人怎么可能。沒想到最后,聽宿舍人說她現在真的開了一家公司,好像還交了男朋友,和她一樣也是創業的。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小看任何一個人了。
可能那時的我們在大姐眼中只是一群孩子吧。有大姐在的那兩年時光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我們經常會嘲笑大姐的穿著和行為。其實我們才是最可笑的,我們雖然是一群衣著時尚的20歲年輕女孩,可是我們那時的思想卻仍停留在可怕的傳統觀念中,認為女孩到年紀就應該嫁人,年紀大了就嫁不出去了,學習就應該是年輕時候的事兒,到了老了就應該干老人干的事兒。而大姐當時的行為顯然是完全顛覆了我們一貫的思想,背離了不少家長教育女孩的傳統。其實大姐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她的思想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新女性思想。誰說女孩到了年紀就一定得嫁人?誰說年紀大了就嫁不出去?誰說四五十歲就一定得跳跳廣場舞,幫孩子看看孫子?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
一個人可怕的不是容顏的老去而是思想的老去。千百年來,在男權社會下成長的中國女性,從過去的三從四德到如今的賢妻良母,一直以來都是在標榜著女性要如何如何,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會對即將出嫁的女兒說到了公婆家要怎樣怎樣,好像社會已然對女性有不言自明的標準,有多少女性就在這些隱形的約束之下禁錮了自己的思想。我們是生活在新時代下的新女性,應該有自己的追求,不要去在意外界的聲音,你最好能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擁有最值得的生活!
直到現在,每每想起大姐就會有一股正能量充滿全身。一般人難以堅持的自律,嘴角時常揚起的微笑,從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眼神里弩定的希望……這些就像是一盞盞明燈,讓我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不至于迷失方向。
大姐,請原諒那時年幼無知的我們,相信你也不會放在心上。也許以后不會再見,祝你好好的!我們也會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