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夠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連份簡歷改了10多次還沒改好;
我不夠好,年齡這么大了還是一事無成,連個能拿出手的技能都沒有;
我不夠好,每天只是想著怎么玩,怎么吃,怎么把時光給蹉跎,連個計劃都沒有實施好……
我是一個壞小孩,應該是壞大叔,在自己的否定聲中渡過了一天,右肩的惡魔打敗了左肩的天使,為什么會這樣呢?
曾看過這么一句話: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越膚淺單薄的人,越浮躁不安。我當時在想,要做個有故事的人,做個成熟簡單的人,不要成為連自己都鄙棄的人,讓膚淺和單薄遠離我,但今天的想法把我打敗了。
我不想熬夜、我不想泡吧、我不想渾渾噩噩、我不想喝醉,我不想沒人愛、我不想孤獨……有很多不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的潛意識好像告訴我,這些你都想做,你都可以做,你也會做,不過因為有現實的道德約束著你,你的良知保護著你,你的左肩天使指引著你,你才沒有徹底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我在電腦前深深的自責著,在自己快走進30歲大關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前30年好像白活了一樣,什么都不是,現在回想曾經那無憂無慮的青年人真得很幼稚,以為能夠混日子,隨便做點什么,看點什么,說點什么,都不用負責一樣,但直到來到了這個關卡才明白自己錯得多離譜,我后悔了。
挫敗感慢慢淹沒了我,我下午試著躺在床上、試著喝瓶啤酒、試著玩會陰陽師……好像并沒有用,我覺得自己急需注射強雞湯才能渡過這一劫,但是想到這也許只是一劑延時的雞湯,把痛苦感延后了而已,過后還是一樣痛苦,并沒有什么“卵用”。
這也許就是我之前文章中說的觀點,對現實的焦慮感,無力感,當外界所有人都期待你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時,往往是不能全部滿足的。
我想起了連岳公眾號里的一篇文章《大不了多活10年》,30歲后悔算不算晚?他說不算,就算30來歲的中年與20來歲的少年中間隔著一代青年,人生那么長,有1萬次馬拉松那么長,遲了一點,并不致命。起碼你比40來歲才后悔的人賺了10年,畢竟你的生命不是只活40歲或50歲,你還有六七十年的時光要渡過呢!
其實我靜下心來想想也是,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有比自己幸運的人,比自己更努力的人,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如果總和他們比,我永遠是個失敗者。多和昨天的自己比,如果輸了,確實要振作,把該補的課補上去,把該吃的苦補吃,把該干的活干回去。活在當下,只要和自己的昨天比,又學到有用的技能、新的知識,又把技能重新鍛煉了一下,你就贏了。
連岳老師在文章中還有個觀點很有意思:時間一去不復返,這話是對的,也是錯的。時間可以掙回來。就是多活幾年,本應20歲開始的東西,你拖了10年,那就只好多活10年,過去有機會,未來肯定也會有。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后,沒有新大陸可發現,可人類還是登了月,探險家永遠都有險可探。
如果你還沒到30歲的大關,還在迷茫,還在玩,比我還年輕,那么你賺大了,你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畢竟有我這個前車之鑒在;如果你跟我年齡差不多,也很焦慮和有無力感,那么我們就一起努力吧。
誰叫我前幾年一直都在玩呢,是時候要補課,掙時間了!負能量就只留在今天,明天打起精神繼續往做個很酷很厲害的人的目標奮進吧!
怎么做很厲害很酷的人呢?可以點開看看這篇文章:《我在閱讀周讀了這本書,發現學霸是這樣練成的!》。
謝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