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個沒有毅力的人,做事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快走鍛煉也是,最長的曾經堅持過半年。間隔最長的,就是這次,大約一年半。這天傍晚,忽然興起,又去家門口的一個公園快走。
走著走著,不免會遇到一些老面孔。
我最常遇見的,是一對年約四十的夫婦。這對夫婦比我走路的歷史長多了。
在我最初去公園走環山路的時候,就能經常見到他們。因為和他們走的方向剛好相反,所以走一晚上,可以相遇2、3次。
早上7點多,我在去上班的路上,也能經常遇見這對夫婦,穿著運動服裝,步履輕盈地往公園里走去。不下雨的日子,這對夫婦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去走路。每次擦身而過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為這對夫婦點贊:哇,好厲害,又去鍛煉身體了。
因著天天走路,天天鍛煉,所以他們身體健康,神清氣爽,幾乎看不到人到中年發福的跡象。
早上走路,晚上走路,只是簡單的走走路,就有這么神奇的功效,實在是太鼓舞我這個胖子了。
我們都知道走路能健身這個理兒,只有他們用行動,把道理變成了事實。
2
我不由得想起美國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提到的兩個觀點:
給孩子朗讀,能建立孩子必備的知識體系,引導他們最終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朗讀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動。
證據顯示,朗讀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課堂里也成果非凡。
這兩項觀點是“閱讀委員會”耗時兩年,詳讀了過去25年的10000多份研究報告,得出的。最先,很多人都不相信,這么簡單的“朗讀”,每天堅持15分鐘,有效嗎?真的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嗎?
書中大量的案例證明,朗讀這一最簡單的方法,不僅對智力正常的孩子有效,對智能不足的孩子也有效;不僅對富裕家庭中的孩子有效,對貧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效;不僅對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有用,對教學質量差的學校也有用。
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讀給孩子聽”的做法,能夠帶來這么神奇的改變,為什么不去堅持呢?得益于這本書中的觀點,筆者所在的學校,幾年前就開辟了一塊全校午間共讀15分鐘的時間。在這15分鐘里,每個孩子在班級圖書角選擇喜歡的圖書,不寫作業,不下位,只是用來安靜閱讀。全校師生安靜共享這美妙的15分鐘時光。
我們還鼓勵親子閱讀,鼓勵孩子們睡前閱讀15分鐘。一些家長有時候擔心孩子睡覺晚,想取消閱讀,孩子不答應,不讀完15分鐘不睡覺。
一般孩子到了二年級,基本拿著書就能自主閱讀了;也有的孩子,到三年級才會愛上閱讀。即便如此,成效也是喜人的啊!
現在,每天放學時間,家長暫時沒有趕過來接的孩子,會到學校門口的圖書角,隨手拿一本書閱讀;每天清晨,早到的孩子會自覺拿出書來,安靜閱讀,等到7:30再排隊上教學樓。
前幾年,經常聽家長這樣訴苦,老師啊,我們家孩子不愛讀書,有沒有什么辦法?現在,家長的煩惱變成這樣:老師啊,我們家孩子只喜歡讀書,不愛寫作業,這該怎么辦才好?
看,每天堅持讀讀書,就會讓孩子們或早或晚,愛上閱讀,癡迷閱讀。沒有比閱讀中的孩子更美的風景了。
3
看似簡單的事情,堅持去做,就會有了不起的成效。
開學第一天,有學生問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才能學會他那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同學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做了?”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八成。
一年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誰堅持?這時,只有一人舉起了手。他就是后來的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柏拉圖。
成功,就是相信簡單的力量,就是堅持去做簡單的事情。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4
看似簡單的事情,只是需要不斷重復,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可這么簡單的方法,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人堅持到底,爬上山巔去夠到白云?
說到底,就是他們有種死磕到底的傻子精神。
這世界不缺精明、會算計的人,多數人會對這種簡單的死磕嗤之以鼻。可恰是那種愿意死磕到底的人,水滴石穿,鐵杵成針,最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那些身材好、顏值高的人,全靠天生嗎?他們也得靠著每天都健身、美容,才在美這件事上美出高境界;
那些會穿衣服的人,每天花在研究時尚資訊上的時間,一定比你我都多得多;
美輪美奐的芭蕾舞,少不了演員臺下天天練功,雙腳腳趾練到變形;
華為公司三十年死轟城門一個點,終于把城門轟開,成就了領先世界的華為。
所有的簡單,從來都不簡單。
小小的簡單中,其實蘊含著偉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