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人類欺騙自我、渴望奇跡的全部歷史,辛普森總結(jié)道:“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會發(fā)明,最會欺騙,也最容易上當(dāng)受騙的一種動物。”」
? ? ? ? ? ? ? ? ? ? ? ? ? ? ? ? ? ? ? ?——《惡俗》
媒體稱這個時代是「奇跡頻出」的時代,人類自稱活在「最好的」時代。
這個「奇妙」時代,大多事物極不情愿的往前挪動。總有一些東西,不需要壓迫,自成一派。惡俗的土壤越來越肥沃,人文社會和精神生活在這樣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如果,把一切假象都說破,然后不遺余力的把所有惡俗扔到你眼前,你還會好好生活嗎?
人,確實是很聰明的哺乳動物。為自己量身匹配多樣臉譜,刻畫不同角色。表面上試圖與世界為友,但無聲的把一切強加于它,然后麻痹自己。去創(chuàng)造越來越發(fā)達(dá)的交通工具,包裝越來越完美的商品,組裝越來越快的社會。追趕著“虛榮心”和“貪婪心”瘋狂的創(chuàng)造著。
無法否認(rèn)的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貌似注定只能體驗與之相匹配的社會,莫名的極強的分離感區(qū)分出了“A類人”“B類人”“C類人”......“N類人”。
惡俗在每類人里都悄悄發(fā)芽,慢慢把根深深種在中心,汲取營養(yǎng),潛移默化,不顧風(fēng)雨挺直身軀。A類人想成為B類人,B類人想擁有C類人擁有的。為了得到想要的,成為想成為的,時而扮作小丑,時而成為野獸,時而瘋癲時而正常,搭配著不同場景,自然的變換不同角色。
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追求」。
所以,你追求「美好的生活」,在看了那么多所謂人生體驗,醍醐灌頂,悟到了「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給自己定制了一套“美好生活養(yǎng)成記”,突然間猛烈的愛上了這個社會,愛上了旅游,愛上了讀書,愛上了一切!
瘋狂的在社交媒體上慢慢養(yǎng)成“美好生活”。這些模式有個共同名字——「美好生活」。追求美好是正常欲望,但是把「美好」量化和具體化,甚至把這種欲望丟在自動化加工車間,默默等待成品,就成為了惡俗。惡俗的存在附體就是,將平凡包裝成美好,然后去滿足飄渺的虛榮心。你享受著惡俗的「美好生活」,稱它為無聊生活中的「強心劑」。你覺得美好生活觸手可得,惡俗就惡俗了,那又怎么了?
更加「無私」的是,想到自己的同時,改變世界刻不容緩。這個世界應(yīng)該更加美好,大家合力共同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舉。就像往枯草上噴綠漆這樣的創(chuàng)舉,假又如何?總比滿目瘡痍強。
T·S·艾略特說過:“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的真實。”各種新聞報道、影視劇被篩選后,我們看到的也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很多題材是禁區(qū),很多話題是禁言。一成不變的英雄主題,一哭到底的悲劇情懷。特效和特效和特效充斥著各種畫面,無論是五毛的,一塊的。這些虛無,帶來視覺的刺激感,卻更加惡狠狠地告訴你,這些都是假的。
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真實,于是英雄要來拯救地球,天災(zāi)人禍就有寄托之處。所以,不美好的的外衣往往是美好,而悲劇情懷的外衣是大師手筆。很多事物,被“柔情化”被“強烈化”,聳人聽聞或是感人沁脾的說辭到處都有。
惡俗無處不在。
可笑的是,人類用美好感化自己,也用惡俗摧毀自我。
現(xiàn)實社會默默鞭打著莫名的“樂觀精神”,微笑報道社會的美好,強大的樂觀體制充斥著新聞行業(yè),他們不動聲色地掩飾羞恥心,裝腔作勢。各種不可思議的美好人文情懷搪塞進(jìn)我們的腦袋里。為了看起來“美好”,好像人類并沒有什么是創(chuàng)造不出來的。美好新聞算什么,這些才夠拿出來炫耀智慧。瘦肉精、蘇丹紅鴨蛋、注水肉、地溝油、毒豆芽……外表美好的這些東西,你從來沒有想到它們的創(chuàng)造過程如此不堪。
作為最聰明的哺乳動物,這種創(chuàng)造是最低級的惡俗,也是最無恥的。那些制造者被暗訪時驕傲的說:“這些東西啊,他們喜歡!愛吃!”多么理直氣壯!這些外表不是你們愛的「美好」嗎?所以,你愛著這些外表,無視惡俗。你說,惡俗怎么了?可當(dāng)它赤裸裸的站在你面前,你說它令人作嘔。
可怕的不是社會給了惡俗生存空間,而是惡俗支配著它停滯不前。
法律的存在讓社會更有序。但它是惡俗最強大的外衣,不動聲色,對觸及底線的事物充耳不聞,無恥惡俗的充實才更加肆無忌憚。無法否認(rèn)的是大多冠以“正當(dāng)途徑”的途徑都不是多么“正當(dāng)”的途徑。
夸張的模仿盜版和不恰當(dāng)使用被冠以“引進(jìn)”后,好像聽著并沒有那么糟糕了。惡俗是,不承認(rèn)這是壞的,反而給它起了好聽的名字,麻痹自己催生情懷。我們活在惡俗的滋潤里,它像毒品,一而再再而三讓人無法拒絕,直到縱容它支配自我。
惡俗,它就在我們給它的有限空間里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用盡全身力量「帶領(lǐng)」和「催促」這個社會。固執(zhí)的長在過期的食物搖身一變的美味佳肴里,藏在電子屏幕后面的微笑和眼淚里,寫在書本的字里行間,也從筆尖自然流露......我們無所謂的用惡俗讓生活更加體面,卻又連忙把惡俗表現(xiàn)到極致毀壞生活。不斷去復(fù)制這個模式,樂此不疲。
它在各處安家立命,
努力配上「根深蒂固 」。
有意思的是,你身處其中,卻毫無察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