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個做社區(qū)運營的朋友告訴我,她正在上一個社會心理學的課程,變身小班長了...一群人在classmeet上彼此監(jiān)督,組隊去學在線課程mooc,每周線下見面討論,兩個月后,有一半的人堅持了下來。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剛工作以后的年輕人,當然也有大三、四打算工作的學生們。
而身邊學英語的,健身的,周末學設(shè)計的......社交平臺上不時有成果展示。工作以后,好像大家對于知識的渴求度更大了。讀書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橫面學習,本科學習的內(nèi)容寬泛而淺,大家也沒有深入的意識,選修課程60分萬歲的心態(tài)深入人心,反倒工作以后變成了豎切入一個方向去深入,現(xiàn)代職場壓力一上身,恐遭淘汰,畢業(yè)幾年差距就拉開了,根本不敢松懈。
想起之前雷軍回母校發(fā)了一張照片,“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諸多人趁著返校者紛紛開始在朋友圈效仿“歸來仍是少年”,可是往雷軍微博前面一翻,光是近五條里有兩條都是:
“今天順為資本團建,第一次學習打棒球,才知道“你out了”來自于棒球,意思就是你出局了。”
“剛學會一個新詞: 水桶機。”
“少年”這個詞語在維基百科上的解釋其中之一是“一個人性格、認知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所接觸到的知識、得到的經(jīng)歷,都會對以后的人生產(chǎn)生重大影響。”
而如果你也能在47歲的時候,還在刷新自己的認知和世界觀,是值得人尊重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2010宣傳片全球獎《好奇地活著》:
如果你活著,你呼吸;
如果你呼吸,你說話
......
如果你知道,你想知道更多;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你活著。
假如我們有那么多想學,該怎么辦呢?
0. 從興趣出發(fā),從提問開始
1. 學習成長曲線理論
2. 學習金字塔理論
3. 刻意練習
4. 掌握人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
5. 了解焦慮的來源
6. 解除焦慮和自我激勵的方法
7. 參考游戲模式,制造反饋機制
8. 提高意志力
9. 管理時間
10. 個人知識管理
0. 從興趣出發(fā),從提問開始
室友是歷史愛好者,學的是工業(yè)設(shè)計,但是個人知識涉獵極廣。
有一次談到她的學習方法,她說,“因為喜歡歷史,所以我往往學任何東西都會去觀察它的歷史發(fā)展過程,比如去西班牙交換的時候想了解歐洲政治的時候,就去讀歐洲歷史;對建筑學感興趣,最先開始讀,現(xiàn)在放在床頭的書也是建筑模式語言之類的。我喜歡先有個框架去了解,然后再深入一個方向。以此類推,學習制作玩偶,學自由舞也是一樣。”
只有你感興趣的事情才會使你產(chǎn)生自我驅(qū)動力,才會使你往前,并且后續(xù)任何困難都無法成為放棄的理由,它們都只是路障而已。
那為什么要從提問開始呢?
分享一位新移民的故事。
剛來美國不久,上小學的9歲兒子,第一次帶回來的家庭作業(yè)的題目《中國的昨天和今天》,他爸爸驚得差點跌地,這都是什么題目?試問哪位在讀博士生敢去做這么大的課題?
他責問兒子這是誰的主意,兒子正色道:“老師說,美國是個移民的國家,每個同學都要寫一篇關(guān)于自己祖先生活國度的文章,還要根據(jù)地理、歷史、人文,分析與美國的不同,并閘述自已的觀點和看法。”這位父親沒有做聲。
過幾天,他看到兒子的作業(yè)出來了,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整篇文章氣勢磅礴,有理有據(jù),分章斷節(jié),特別是最后列出的一串參考書目,做父親的大氣不敢出,這種博士論文的氣派,他是30歲過后才開始學到的。等到孩子六年級學期快結(jié)束的時候,他更是瞠目結(jié)舌,老師留給學生一連串關(guān)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問題,簡直像是國會議員候選人的前期訓練:
“你認為誰應(yīng)該對這場戰(zhàn)爭負責?”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tǒng)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么態(tài)度?”
“你是否認為,當時結(jié)束戰(zhàn)爭最好的辦法就只有投原子彈?”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zhàn)爭最好的辦法是什么?”
美國歷史區(qū)區(qū)200年,卻足以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這位父親還記得,他兒子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能夠很熟練地利用圖書館的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tǒng),查詢所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有一次,父子倆因為對獅子和豹的覓食性發(fā)生爭議,第二天兒子從圖書館借回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有關(guān)動物的錄像片,父子倆一邊看一邊討論……
從提問開始,不僅擴寬眼界,訓練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觀點,注入終身受益的人文底蘊。不僅適用于學生,更適用于工作以后開始獨立思考的職場人。
成年以后,我們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說得多好,學樂器不止是為了單位表演節(jié)目,去畫畫刻章不是為了做個辦公桌擺設(shè),學個跳舞也不是為了舞會社交。而是終于開始突破歷史中的個人界限,快速垂直深入地學習一門新技能的本領(lǐng),而這個過程,提問是最好的開端。
1. 學習成長曲線理論
人要想努力學習獲得成果,首先需要了解,學習成長的路徑原理是怎么樣的。
很多人錯以為,自己的時間精力投入,可以換來直接的成果,以為努力與時間是成正比的,參考下圖。
有個朋友是做服飾造型搭配的專家。幫助在非常缺乏審美的朋友,提升時尚感,讓他們穿衣更有品味,外形更吸引人。
剛開始他也做一些在線培訓課程,教那些宅男們?nèi)绾未┮麓钆洹?/p>
但很多人,有個狹隘的觀念,以為穿衣打扮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自己看一遍理論方法,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實際上是,很多人學完后,自己嘗試去搭配買衣服,穿出來的效果還是欠佳。
于是就容易怪罪老師教得不好,學了沒效果。
殊不知,我那個專家朋友,為了能熟練的教別人,自己首先就花了幾萬元投資,去學習各種形象造型的高級課程,自己作為買手,買過的衣服估計也有幾千套,以及平常關(guān)注大量的時尚雜志,節(jié)目等。同時,還有長達幾年下來的咨詢培訓經(jīng)驗的積累。
他之所以能教人,就在于他在這方面不光投入了時間學習,他還有多項實踐經(jīng)驗的累積,和不斷的試錯,矯正的過程。
而一般的學員,只看到了老師呈現(xiàn)出來的教學內(nèi)容,卻忽略了老師也是經(jīng)歷過大量的訓練,才有現(xiàn)在的專業(yè)度。
如果學員在學完理論后,沒有進行大量實踐,效果自然不明顯。
大家看下圖: 學習成長曲線圖
很多人,都在『緩慢開始區(qū)』,嘗試了一小段時間,發(fā)現(xiàn)沒什么變化,就放棄了,于是又換了很多其他方法,也一樣。
無論他換任何方法技巧,即使所謂的速成的方法,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學習過程,才能發(fā)生改變。
他們不能看到馬上努力后的效果,擔心無法實現(xiàn),白費力,索性就放棄了。
心智不成熟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他們想要的是『即時滿足感』,也就是急功近利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然后有小部分的人,在進入到『加速提高區(qū)』,他們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離非常牛逼的狀態(tài)還有一段距離。
極少數(shù)人,經(jīng)歷了非同尋常的磨練,或是更長時間的積累,才突破進入高原區(qū)。
大家應(yīng)該都聽過 科比有個段子式的語錄,我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鐘的樣子。這說說明他的努力到了什么程度。這也是為什么,他是目前為止唯一能和喬丹相提并論的NBA球星。
2.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shù)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nèi)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這個實驗的結(jié)果,也從驗證了,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簡單來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門知識,并轉(zhuǎn)化為技能。
金字塔理論說到,聽講、閱讀,這兩種學習方式,也是絕大部分不會學習的人的學習方式,在他們的經(jīng)驗里,認為學習不就是聽老師講,自己再看看書就應(yīng)該學會的嗎?
事實就是,他們這樣學過之后,大部分有用信息并沒有『印在』大腦里。
即使如此,在我的學習和我了解到的很多大神的學習習慣來說,只聽和閱讀肯定是不夠的,最基本的是需要做筆記,復(fù)習,復(fù)盤,和他人交流,自己再進行實踐——也就是后面說到的『刻意練習』。
最后,『教授給他人』這個內(nèi)容,我深有體會。
在我還沒有任何教學經(jīng)驗的時候,我自己的自信提升理念和方法,都只是我通過學習、訓練后的本能反應(yīng),我沒有做過任何的總結(jié),就是自己懂的做,卻不能簡單、直接的教會別人。
同時,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效保障大家的在線學習課程,需要滿足以下7個環(huán)節(jié)。
3.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就是要稍微遠離舒適區(qū)一些進行學習,才能擴大你的能力邊界。
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突破『緩慢開始區(qū)』和『加速提高區(qū)』的臨界點。
成長曲線圖上的紅線就是臨界點。
簡單說,你不是不努力,你是不會努力,是無效努力。
比如,很多人的學習方法,就是把書,資料,課程過一遍,然后就再也沒有打開過,沒有做筆記、總結(jié)的習慣。囫圇吞棗,很多概念或精髓,無法消化和吸收。再如,學霸,為什么能成之為學霸,某種程度就是他刷的習題比別人多。各種類型的題目,解法都做過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已經(jīng)把書讀透,讀厚,深度理解,那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yīng)手。
4. 遺忘曲線
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fā)現(xiàn),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guī)律。
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guī)律并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
大家有興趣可以深入去查看,它就是告訴你一個道理,學完一個東西,需要經(jīng)常復(fù)習和反復(fù)使用,你才能記得住,這個理論和前面的金字塔學習理論剛好對應(yīng),相輔相成。
這里推薦《暗時間》作者, 劉未鵬的文章《如何有效的記憶與學習》作為拓展閱讀。
5. 如何消除焦慮
焦慮是某種壓力的體現(xiàn)。
壓力有閾值大小之分,未超過一定的臨界點,就會形成動力,超過就會形成逃避。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遇到壓力能解決問題,有些人則不行,因為每個人的壓力閾值點不一樣,抗壓力程度不一樣。
壓力過大有3個原因:
1. 能力不匹配
2. 工作量大
3 .拖延習慣
這3樣會綜合發(fā)生作用。
一個人一開始定了一個不切實際,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一旦有一天沒實現(xiàn),就會出現(xiàn)累積崩潰,就會接連幾天都不去做,最后這個事情就會不了了之。
所以,努力也請量力而行,定一個自己能承受一定壓力的目標,循序漸進的完成,才能保證你的刻意練習能產(chǎn)生效果。
6. 學會消除焦慮與自我激勵
方法就是:有氧運動+激勵歌曲
建議以慢跑為主,跑步時聽歌最方便。
運動大量出汗的時候,可以把肌肉內(nèi)的壓力激素皮質(zhì)醇排除,焦慮感就會降低,同時身體容易產(chǎn)生內(nèi)啡肽激素,讓你產(chǎn)生愉快感。
在這雙重作用下,會讓你暫時性的遠離負面思想。
同時,你在運動中聽一些比較激勵、激發(fā)人心歌曲,例如,我有次無意中聽到火影忍者的插曲——My Name,雖然聽不懂歌詞,卻被音樂的快速節(jié)奏,熱血情緒所感染。
就這樣在第3重刺激下,整個人嗨到不行,會讓你感到跑步其實沒那么累,反而很爽。
如果,你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內(nèi)向的人,你會體驗從未有過的暢快感。
在這三種同時作用下,很容易讓你,進入一種日常不會有的,前所未有的,無所不能的,自我價值感爆棚的狀態(tài)。甚至會讓自己感覺自己的潛能都被激發(fā)出來。
這剛好印證了心理學有個『醞釀效應(yīng)』。
心理學家認為,醞釀過程中,存在潛意識層面的推理,儲存在記憶里的相關(guān)信息,在潛意識里組合,人們在休息時得到答案,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前面不正確導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狀態(tài),所以,如果你遇到難題時,把問題放在一邊,先去放松,答案就會自然浮現(xiàn)出來。
而身體的運動,也會讓大腦放松,甚至是激發(fā)思維快速運轉(zhuǎn)。
如果你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這個方法既可以幫助你消除焦慮,又能帶來靈感,加速工作效率。
7. 參考游戲模式,制造反饋機制
很多人為什么看一小時課本會感到很難受,精神渙散;而打一小時英雄聯(lián)盟卻精神抖擻,興奮異常。
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看書不是一個可以讓你馬上產(chǎn)生收獲和反饋的行為。
而游戲則可以,因為游戲設(shè)計者就是通過讓游戲更好玩,讓你不停的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讓你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
例如,酷炫華麗的招式,熱血的背景音樂,以及你打怪升級過程中獲得的金錢、經(jīng)驗、裝備等收獲,綜合下來,就會讓你樂于不停的游戲。
我們完全可以借鑒游戲的機制,運用在我們的學習中。
每學完一段時間,或一段內(nèi)容,就給自己一個獎賞激勵反饋,以及信息記錄。
獎賞激勵可以讓你馬上產(chǎn)生反饋和收獲感、愉悅感、甚至多巴胺,借此來『欺騙』大腦,認為學習其實是件很開心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唯樂原則,開心就會激勵你不斷重復(fù)這件事。
而信息記錄的好處,就是當你每次都做出的學習形成一個進度表格,每隔一段時間回顧總結(jié)。
例如一個月為測量單位,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個月下來竟然讀了10本書,寫了20篇文章,做過20份報告等等。
這樣的記錄,就類似與每次游戲過關(guān)的分數(shù)總結(jié),也會容易讓你形成,成就感,激勵你不斷做下去。
8. 意志力
有些專家認為,雖然人只有一個大腦,卻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
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有時覺得自己想減肥,有時覺得自己不吃個燒烤宵夜,就睡不著。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意志力的挑戰(zhàn)——你一方面想要這個,一方面想要那個。
兩個自我發(fā)生分歧的時候,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
決定放棄的一方并沒有做錯,只是雙方覺得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引用《自控力》
那怎么提高意志力呢?
每當沖動的你要擊敗自控的你時,就去想想什么事情可以延遲這個沖動。
例如:
你正在戒煙,但又有了抽煙的沖動,讓自己有其他替代品;你如果下班時就換好了運動服,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去健身房,而不是回家;你想要減肥,控制飲食,但你沒有儲備好,即好吃有飽腹,但又低熱量的事物,你就很容易因為餓了失控多吃了食物。
但還有一個簡單提升意志力的方法。
那就是冥想,5分鐘即可。在冥想訓練中,目標就是專注呼吸。
冥想不是讓你什么都不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如果你在冥想時沒法集中注意力,別擔心。你只需多做練習,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
每當冥想結(jié)束,你就會感到精神變好,注意力也更集中,也更有控制力。
9. 時間管理
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的每天24小時都是一樣的,但效率卻有差別,如何做到比別人更高效率?
這里推薦初級時間管理中最實用2種方式:
1)番茄工作法就是一種能讓你在25分鐘內(nèi)高效專注的時間統(tǒng)計方法。
推薦下番茄鐘的APP,時間是25分鐘。
開始完成第一項任務(wù),直到番茄鐘響鈴,你這時如果還處于高效專注的狀態(tài)下,就不用停止工作,繼續(xù)下一個番茄鐘。如果累了,就休息3~5分鐘,然后再繼續(xù),直到把工作完成。
2)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去專注。
人在精力最充足旺盛的時候,注意力和專注度是最高的。
大腦反應(yīng)速度也最快的,這時做任何事情效率都很高。
有些人是早晨,有些是下午,也有很多人是深夜,不過熬夜多了,副作用也很明顯,白天會萎靡不振,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周而復(fù)始,最終工作都放到了深夜,直到身體垮了。
10. 個人知識管理
簡單來說,就是講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信息通過分類、歸納、總結(jié)轉(zhuǎn)化為更有價值的知識,并通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學習,轉(zhuǎn)化為可用于工作、生活的技能。
例如,你看了很多關(guān)于新媒體寫作的文章,每篇文章只講一個觀點和用途,但他并不是寫作的全部,而且有些可能并不實用,或適合你,那你只有通過把這些內(nèi)容進行整理,并消化,同時用于實踐訓練,才能慢慢轉(zhuǎn)化成屬于自己的能力。
建立知識體系常用工具:印象筆記、思維導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