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老師主要講碳水化合物(糖類)。
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在不斷的學習營養知識、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新的知識、新的內容、新的觀點在充盈著我,一切都是新的。讓我如饑似渴,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里不停吸吮。第六節課講的碳水化合物,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知識點。閑話少敘,讓我按照我的理解和記憶重溫第六課的學習。
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1.概念。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對人類營養有著重要作用。它的所有性質來源于它的兩大特性。小腸消化和結腸發酵。小腸消化與血糖和供能有關,發酵與腸道健康等功能有關。
2.分類及組成。
讓我們詳細來說明。
A.單糖。食物中最常見的單糖是葡萄糖和果糖。自然界中幾乎均為右旋葡萄糖(D-葡萄糖),左旋葡萄糖(L-葡萄糖)人體無法利用。而果糖總是與葡萄糖同時存在于植物中。在糖類中果糖最甜,其甜度是蔗糖的1.2-1.5倍。
我們先說說蔗糖。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廣泛存在于植物體內。各種食糖,都是蔗糖的不同形態。像冰糖、白砂糖、棉白糖和紅糖。
我們再說說乳糖。生活當中常聽有些人說喝牛奶拉肚子。這種現象就是乳糖不耐受。牛奶中所含的糖類99.8%是乳糖。乳糖進入人體后,經小腸粘膜上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不耐受指小腸粘膜乳糖酶缺乏,導致奶中乳糖消化吸收障礙而引起的腹脹、腹瀉、腹痛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疾病。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改善。
aa.少量多次喝奶。
bb.避免空腹喝奶。
cc.喝酸奶。對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來說,喝酸奶是最有效的方法。
dd.吃干酪。干酪是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理想乳制品,干酪的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脂肪,并經對人體有益的菌種發酵使得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
說完了單糖,再說寡糖。
B.寡糖。又稱低聚糖。是由3個以上10個以下的單糖分子通過糖苷鍵構成的聚合物。目前已知幾種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果糖、異麥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一些低聚糖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多數低聚糖不能或只能部分被吸收,能被結腸益生菌利用,產生短鏈脂肪酸,然后機體再吸收并提供其他生理功能。低聚麥芽糖又稱“雙岐因子” ,是最早發現、研究和應用的低聚糖/益生元。通常以玉米淀粉為原料,采用生物酶轉化技術生產而得。
C.多糖。性質與單糖和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無甜味,不形成結晶,無還原性。但是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之后成為單糖。
D.生活中常見的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部分糖醇、低聚糖、膳食纖維等。
膳食纖維主要包括纖維素、木質素、抗性低聚糖、果膠、抗性淀粉等,以及其他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它們當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有益于益生菌生長,通過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細菌生長,從而達到調整腸道菌群,促進機體健康的目的,也定義為益生元。水蘇糖、棉籽糖都是常用的益生元。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分為兩個主要形式。小腸消化和結腸發酵。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腸中完成。單糖直接在小腸消化吸收,雙糖經酶水解后再吸收,一部分寡糖和多糖水解成葡萄糖后吸收。在小腸不能消化的部分,到結腸經細菌發酵后再吸收。其中發酵也是消化的一種方式,還可促進腸道一些特定菌群如雙岐桿菌、如酸桿菌等的生長繁殖。
沒學營養之前只知道小腸主吸收,大腸主排泄。學了這一段課程之后才了解到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在我們的內臟是以怎么樣的消化過程被吸收營養,被去除糟粕,分門別類,保證我們吸收進的營養成分完全被身體吸收。
感謝我自己學營養的這一偉大決定,感謝在我學習路上的領路人王老師,更感謝一路陪伴我們學習的班長組長 以及努力的我們自己。加油!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