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奶奶是高級教師,在教育戰線奮斗了一輩子,已經退休多年。作為奶奶,她自然對剛剛參與到初中住校生活的孫子的學習十分關心。一天晚上為了孩子學習的事睡不著覺,她用手機錄下了自己說的一段話發到了我們的“家庭微信群”。我聽后深受啟發,原文摘錄下來,希望對大家的家庭教育有所幫助。
以下是孩子奶奶的錄音摘錄:
我的小孫孫:
你要先在內心問自己:我為什么去這所學校求學?
你心里一定明白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想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第二個是鍛煉自我生活、生存的能力。
那么,奶奶告訴你:
第一、有了好的學習環境,首先要自強!這個自強就是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時刻跟隨老師的課堂思路、自己多開動腦筋、積極發言、敢于提出問題,還要敢于說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即便說錯了或者是理解錯了也沒關系,通過老師的糾正和同學們的爭論,最后得出正確答案,自己才算真正學到了知識!
第二、認真完成作業。做作業不放過一丁點兒自己不懂的地方,都懂了才算把課本知識、老師講的知識掌握了,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才能在每周的小測試、期中、期末的大測試中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第三、多讀書。多讀你在學校所學的各科書。讀三遍總比讀一遍理解得透,收獲大。能夠做到課后復習舊課,課前預習新課,把所學的知識掌握牢固。
讀課外書,用你在老師那里學到的分析方法讀。有重點、有分析、有總結,明白書里講的什么。通過讀書,你學到了什么,真正學到了知識也就豐富了自己的頭腦。在學習這方面就算做到了自強。
第四、是鍛煉自我生活和生存的能力。離開了咱們這個小家,到了學校這個大家庭,生活中的瑣事都得自己做。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會做,這就是你的生活能力。
什么是生存能力?在茫茫人海中,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這個“立足之地”可是來之不易。不畏強、不欺弱、要勇敢、要大膽!當然需要多動腦筋,才能做到不畏強。無論你在求學期間或是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或事。而在初中住校階段就是一個提前的鍛煉,鍛煉你在處世中多動腦筋、鍛煉你的真本事、鍛煉出你不畏強的勇氣!
什么是不欺弱?需要你有能容人的胸懷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平等對待弱者。還要主動大膽的廣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樣的朋友,你心中有數,我的好孫孫!
人生路漫漫,上了初中才是你人生路上的第一站。我的好孫子,要相信自己,你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奶奶 2016年10月29日凌晨 3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