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已是21世紀,迷信早已被破除,但在老家農村,老一輩的人大多還是頗有幾分深信的。比如每逢初一、十五,老人們就會到村上面的龍王廟上香,以前蒸饅頭做供品,現在為了省事,改為一袋餅干代替了。若是想做點小生意了,就會去找人算卦求卜,遇上特別不順的,或是遭遇了變故,就更玄乎了,必請人,也就是巫婆來下神,想辦法找原因,叫“破”,以免再發生不測,于是巫婆這一行便始終沒有斷代,且愈來愈吃得香。
這不,張家現在正上演著一出大戲呢------巫婆下神。
放假偶回老家,聽說今天張家請了巫婆來下神,給臥病在床的老太爺續壽。我閑著無事,便想著隨母親去目睹一下傳說中的下神這一神圣的活動。
到張家的時候,院子里已經圍了好多人,因為正值暑假,便有許多老人,孩子,也夾雜一些像我一樣的放假回來避暑的人。
剛進院子,就感覺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幾十個人,愣沒有一個大聲說話的,極目望去,只見院子正中,擺放了一張大大的八仙桌,桌子上最北一排,五個一組的大饅頭,橫著擺了五組,(這饅頭聽說在鎮子上定做要8元一個),前面一排是水果,有蘋果,梨,香蕉,葡萄,西瓜等,最前面一排是干果,瓜子,花生之類,足足擺了十二盤,再前面是一個大香爐,柏樹枝的香已經點燃,香霧繚繞,煞是好聞。再看香案前,已站了一個身穿戲服的約莫50上下年紀的婦人,旁邊還侍立著一個40多的像是學徒樣的婦人。手里拿著各種東西。我想那穿戲服的大概就是巫婆了吧。
我張嘴正想詢問這巫婆的來歷,母親突然用眼神制止了我。下神開始了。
只見那侍者點燃了一支煙遞到巫婆手里,巫婆深吸了一口,身體猛烈一顫,便咿咿呀呀張口唱了起來,“俺是山東狐仙爺,能管天下大小事。今日張府請俺來,要為太爺續陽壽......”接下來,便是迷迷糊糊,什么也聽不懂了,好像那口音還真是山東的。我索性也不聽了,就看那表演吧。
這邊巫婆一邊咿咿呀呀的唱,一邊還配合著各種動作,真如戲曲舞臺上的角色一般,那邊侍者便配合著,一邊往地上的火盆里燒黃紙,一邊吩咐著張家子孫,一會,張家老大老二便攜妻帶子跪在了香案前,那巫婆便拿了點燃的香,嘴里念念有詞,繞著張家人的頭上轉開了圈,三圈過后,老大便進屋,出來的時候,手里托著一個盤子,盤子上用一塊紅布蓋著,下面好像一疊厚厚的東西,放在了香案上。我正納悶間,就聽周圍的老人小聲的議論起來了,“嘖嘖,張家真有錢。”“呀,張家這次可是下血本了,”......我才恍然大悟。母親悄悄告訴我:“這錢供完了,要全給巫婆的,表示誠意。”我心里一陣揶揄:“這神仙也與時俱進,喜歡起人民幣來了呀,”但嘴上還是不敢說出來的,到不是迷信,只是怕老人們見怪,畢竟看他們的態度還是虔誠的,他們常說一句話:“這種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有些大點的孩子則看不過去了,大聲嘟囔一句:“迷信。”很快就被周圍的大人批評一番,他們則憤憤的離去了,不再觀看。
大約一個小時過去了,想那巫婆是累了,便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來打起了盹。這時,張家的人也全站起來了。旁邊的人這才敢切切察察議論起來。
原來這巫婆是本地人,姓李,北面鎮子的,年輕時候守了寡,一個人拉扯大兩個兒子,娶過兒媳婦后,倆兒媳都不怎么孝敬她,累了一身病痛的她沒有了勞動能力,也沒了經濟來源,很是郁悶了一段時間,后來不知怎么就做起了巫婆,下起了神,連口音也改了,說是頂替了山東狐仙老爺,陰差陽錯,還治好了幾個得怪病的人,漸漸的,名聲就大了起來,十里八鄉的老人們,不管大事小事,常找她。這不,張老太爺得了重病,住院治療了大半年,不見好轉,于是有人提議去請李大神。據說,李大神曾為同村一個得重病的人續了6年的陽壽,本事特別大,特別靈驗。
過了幾分鐘,那巫婆打一個哈欠,醒了過來。掃視一下周圍,接著說道:“大家今天來的,都是鄉里鄉親的,誰信得過我,這有幾包狐仙爺的靈藥,喝了它,有個什么頭疼腦熱的,就全好了。”說著指向香案。我這才注意到,在香案的香爐旁,不知什么時候放了好多紅紙折成的小圓錐形的袋子,母親說,那里面會有神仙下的靈藥,呈灰色的針尖大的圓珠,仔細看就會發現有四五粒。只有心誠的人才會看到,喝了它才會管用。說完母親去拿了兩袋,其他老人也紛紛拿了,都說這藥可真多,滿滿一紙袋,然后就放到嘴邊一仰頭,倒進了嘴里。母親也放進了嘴里,然后遞給我一袋。看著大家這陣勢,我不由仔細觀察手里的紙袋,可任我瞪大了眼睛,里面還是什么也沒有,于是不由得一下笑出了聲。遂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只是沒想到,現實中竟真有這樣的故事上演。難道這一院子的人,就我心不誠嗎?
母親看出了我的心思,趕緊提醒,:“你就裝喝一下就行了。”聞聽此言,我疑惑的看向母親,見我不動,旁邊的老人也看向我,母親很是尷尬:“你不喝,我喝,我正好這幾天偏頭疼,多喝一份。”然后我就看見那侍者悠悠的看向我,眼里的神色很復雜。
接下來,便是旁邊有人問事情了,杜大娘開口了,:“我兒子都三十了,還沒開婚,對象也找不到,麻煩大神給看看。”
那巫婆開口了,:“老人家,這么大的事,你這樣隨便問一下,心不夠虔誠,狐仙爺是不會幫你的。”杜大娘一驚:“那得怎么著啊?”“等我回去挑個3,6,9的好日子,來你家,你也像這樣擺一桌,我請狐仙爺幫你。”杜大娘撇了撇嘴,連忙往后退了退。
杜大娘老兩口60多了,人特別老實,種了一輩子莊稼,兒子也只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了,家庭條件特別差,剛借了錢蓋了五間大瓦房。要是也像張家這樣擺一桌,她可花不起這個錢。
那巫婆見狀,嘆一口氣:“唉,你還是心不誠啊,看來,狐仙爺幫不了你。”
這時,旁邊幾個老人攛掇開了,:“就是,你這樣問,狐仙爺是不會幫你的,”“狐仙爺很忙,那么多事情他得管,你得鄭重的請才行。”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攻勢下,杜大娘有點手足無措,趕忙低著頭,朝大門走去了。我始明白,巫婆下神為什么會愈演愈烈。
張家的人收了攤,把那盤子上供著的錢連同紅布包了,給了巫婆。那巫婆揣在懷里,便帶著侍者高高興興地去了。張家人連連道謝,送出了大門外,院子里,大家便把供品分了吃,說能討個吉利。
晚上吃過晚飯后,我正準備上床睡覺,卻聽的外面一陣哭聲,侄兒跑進來告訴我:“張老太爺走了。”
是的,沒錯,張老太爺確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