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的恐懼來自于內疚。與父母、吃的關系都會產生內疚。比如父母過得很貧窮,我們過得很富足,就會產生內疚感。比如別人老請客,自己從來不請客,不請客的那個人是不是產生內疚。我們在關系里面就會很容易內疚。
? ? 我們有很多計劃,萬一不成功怎么辦?是不是會產生恐懼。內疚是充斥、充滿著我們的生活。有時候不僅僅是內疚而是罪咎充滿著。我們希望被懲罰。
? ? 所有的學習都要回到面對真實的自我。你會把曾經的被忽略傳遞給一個讓你有安全感的人,那就是你的親密關系。
? ? 一種憤怒是不能表達。一種憤怒是承接憤怒。比如媽媽的隱忍不能表達,不應該……來自于原生家庭。接收到不屬于我們的憤怒。更多地覺察情緒的背后是什么?情緒要被標簽起來,必須能夠辨識。不聆聽自己就是對自己的背叛。受害、加害都是交互交互的。
? ? 當下是唯一的轉機點。我到底愿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觀點。關系決定了你對一切的距離。你對孩子有更大的空間,才會有流動、自由。疾病也有很多罪咎感。配合討好的孩子會比較軟弱。五月的孩子比較自由,十月的孩子有力量,三月的孩子就比較有創造力。
? ? ?你這一生會不會豐盛,關乎人格和你能不能夠擁有。有好的關系,就會有好的未來,所以給ta一個好的關系。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靈魂。我們要把有色的眼鏡拿掉,才會有安全感。你的希望是從恐懼出發還是無條件的愛出發,決定了會產生的結果。
? ? 抗拒就會讓不喜歡的人事物留在你身邊。當你在工作中能感受到利他的一部分,工作就充滿意義。
? ? 我們的旅程只有我們自己。所有的煩惱來自于我們的設定。注意力就是生命力。如果我們有注意力在不好的人事物上,我們的生命力就會有附著一部分在那上面,就會覺得疲憊。一個人找到他生命中的意義的部分,他的生命力就會出來。我想要自己好,持續照顧好自己是一個能力。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孩子,說“我就要……”
? ? 花精是助力,但是能否轉化要看你的自由意識。你什么時候可以放過自己,信任就是最好的狀態。未知會帶來恐懼。
? ? 如果你做了一個決定,支持這個決定,行動力就會出來,時間也就會出來。覺察真的是內在真誠的道路。
? ?本文所有版權歸李蓉老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