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簡友們厚愛,對上一篇閑聊的內容頗感興趣。不但回憶自己出恭解手的糗事,還紛紛出謀劃策要補充很多細節,廁紙是呼聲最高的一個。
窮人孩子生活相當艱苦,從小根本沒有見過什么手紙、衛生紙、廁紙。直接從石器時代開始,石塊、樹枝的使用技能是最基本的。兒時欽佩的一位大哥,拿手好戲是不二次污染的情況下,用一塊半頭磚轉著圈完成任務。
當然奢侈一些,就是有舊報紙或者舊書。質量越好的紙張越不適合用來親近,所以需要大力的揉搓,甚至反復幾次才行。如果只有掛歷,還是盡快放棄,找片樹葉都比它強。
小時候和老一輩人生活,過得也是相當節儉。從市場上買回一摞厚厚的灰黑廁紙,還要被裁剪成細細的長條。每次上廁所拿紙,背后都火辣辣的,好像有人在說I’m watching U,生怕你用多了浪費。
剛上大學時,最開始大家覺著這類消耗品誰都需要,于是建議從舍費里統一支出。買好了放在進門左手的柜子上。可沒幾天就有人抱怨,自己上得少一次一張,別人屁股大每次五張地使,很快均分了剩下的部分,各自為政。
隔壁宿舍有個上海的同學,奇怪的是,此君每天不洗澡,但上了廁所卻一次不落都要洗PP。聽著午夜水房嘩啦嘩啦的撩水聲,大家都莫名地煩躁。
工作了,單位的廁所都有紙。很多人跟不要錢似得,每次嘩啦啦地幾乎拽出去一百多米。
自己也有私心。剛成家那會兒,善于鉆研,發現在公司上廁所一舉三得。不但省水省紙省時間,還不用自己清理,實在是好處多多。但聰明人不止一個,每天一上班,公司的廁所都人滿為患,上下樓層都是。
還有一段時間,公司廁所的紙總是空空如也,讓你哭笑不得,尤其是你情急而來傻眼走不了的時候。和物業反映,才知道那些雙手才能抱得過來的一大卷紙居然都是被偷光的,不得已還上了鎖,可總能聽到隔壁嘩楞楞好幾分鐘扯紙的聲音。
廁紙的質量其實非常重要,不是說越多層越好。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柔軟細膩而有韌性,吸水性強但不易捅破撕裂。常見的一般是兩層三層,更好一些的是四層,白色為主。
比較尷尬的現象是上下層的紙切縫不對齊,總是上短下長或者反之。
高檔的廁紙也見過,有香味,印著各種圖案,甚至古詩詞,警言名句。顏色豐富,粉色、綠色、黃色,還有彩虹色。紙的表面有些凸起,很有質感。
最奢侈的是在會所,直接用消毒的濕棉布做廁紙,用完丟棄,只見過一次,實在是浪費。
現在年紀大了,講究衛生,紙用得不多,但要搭配一張濕紙巾,有條件還要拿小盆清洗干凈。才想起來,敢情之前的同學是老了。